作者简介:张树茂,国家海洋局副译审。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73年3月,分配至国家海洋局一所,任情报资料室翻译。多次参与海洋调查及资料翻译。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参与局所外事活动,为国际海洋科技学术交流尽力,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所先进工作者。2003年退休。
人物简介:
大卫·柯鲁克,1935年加入英国共产党,曾参加西班牙内战中的国际纵队英国旅作战。1947年,柯鲁克夫妇由英国共产党介绍回到中国,对中共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进行调查研究。夫妻俩在河北武安县十里店村深入生活,采访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来写成了极有社会学价值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与《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被英国许多社会学教师指定为学生必读书。1948年,应中共方面邀请,柯鲁克夫妇留在中国帮助培养外语人才,成为参加创办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最早的外籍教师。2001年11月1日,大卫·柯鲁克在北京去世。

英语系65级校友向恩师David Crook敬献花篮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恩师David Crook老师离开我们十年了。然而,恩师的音容笑貌,却永留在脑海里,年年岁岁,梦牵魂绕。
六五年,我们考入北外英语系,有幸得到他老人家的亲授,众生获益匪浅。他学识渊博,执教有道,非常擅长于基础教育。听说领先教学法在他的演绎下,出神入化。那循循善诱、细致入微的施教方式,令人感动。他爱生如子,慈祥的笑脸,浑厚的嗓音,至今记忆犹新。记得当年刚入学,由于学习方法的急速转型,我极不适应,情绪低落,是他老人家慈父般的启发指教,使我增加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课堂上,他是良师;课下,他是益友。我永远忘不了他告诫我们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实际。多观光览胜,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他的这一指导性的教导,成为我们的学习和行动指南。假日里他和我们一起外出游玩。六六年的五一节,我们一起去颐和园,游园联欢共舞;周日一起游天坛公园的合影,至今保留在影集中,记载着那共度美好时光的瞬间。他为人朴实厚道,平易近人。他敬业重教,惜时如金。我们永远忘不了他着装朴素,整天骑着一辆自行车,课间休息时,穿梭于东西校园,手发信函邮件。北外校园的各个角落里留下了他的身影。他有爱生情结,不仅日常教学活动对我们悉心指导,课后也设法和我们尽量多接触。他到学生食堂和我们一起吃饭,黄黄的玉米窝头,他吃得那么香甜。这些都令其他班级的同学羡慕不已。他身为英国共产党员,对中共怀着深厚的同志感情,对中共领导怀着敬意。他在北外执教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的外交战线输送了无数的生力军。外交界不少政要、名流,都是他的高足,可谓桃李满天下。
恩师虽然仙逝了,但他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为世人,尤其是北外的广大师生所铭记。我们怀着极其虔诚的心情为他祈福。衷心祝愿他老人家,在天国安息。他对我们的深情和厚爱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作为他的学生,因为分配工作至外地,再未曾见面。长期失去联系,致使他晚年患病期间,也未前往探望。每当想起此事,心中感到无比愧疚。
敬爱的老师,安息吧。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