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语
学子故地重游,
忆及悠悠求学岁月,
那些集体记忆依然有着最柔软的质地。
声声感叹发自肺腑:
学在北外,幸甚至哉。
耀眼的星星,
是五星红旗的光芒。
躬逢盛世,共迎美好。
师友相伴 如沐春风
“汪国真的诗《感谢》能准确表达我对母校老师的心情:‘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回想起来,那个年代的人,老师也好,同学也好,都非常淳朴善良,同学的友情也永远都那么纯真美好。那个时候,外界的诱惑很少,每天一门心思就是学习,所以专业知识学得比较扎实。
难忘的经历也有,那个时候冬天蔬菜品种单一,印象中在食堂经常吃大白菜。学校食堂还在地下室里储存了成堆的大白菜呢。记得我们全班人还去帮忙把大白菜从地下室里搬到外面通风呢。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即使是冬天也能随时采购到各种蔬菜,所以现在的北外学子们再也没有机会去搬大白菜了。”
1984级匈牙利语专业
杨永前校友
得一良师,如坐春风之中,仰沾时雨之化。
拥一益友,与其共度生命之春,纵享雀跃欢欣。
物资虽匮乏,精神犹富足,是那个纯真年代的北外人的真实写照。岁时流转淘洗去艰辛苦涩,多年后,当他以幽默口吻再谈起当年吃大白菜的独家记忆,依然快活如彼时的少年人。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至今仍记得大一时教室里早上的读书声。
虽然现在回想起那时自己其他方面的学习可能还不得法,但早上提前到教室然后开始有人读书,其他人也一起读起来,那个场景还记忆犹新。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
另一个难忘的场景不是发生在校园里,但与北外密切相关。
曾经在国际台克语部的办公室里,我与北外第一届塞语学生、与北外同龄的蒋巧云老师邻桌。她作为我们专业最资深的前辈,一直秉持严谨钻研的工作作风,最直观的证明之一就是她放在手边时时翻阅的字典。”
2000级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专业
于希校友
朗朗书声清脆瓷实,一所学校里最美妙的声音莫过于此。
与友人共读同种文字,共赏同种语言,在声音的共鸣中引发心灵的共鸣。晨读暮思,一朝一暮,点滴积累,是语言学习者的不二法门。
正如于希校友所言,“谦谨踏实”是任何时候、走到哪儿都不会过时的学风。老前辈的字典里镌刻着北外人博学笃行的精神,不改的初心历久弥坚,更加珍贵。
朝气蓬勃 野蛮生长
“除了学习,北外人的朝气与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也让我至今回味。
大学期间,我是学校广播站成员,主播体育节目,可能就是这种缘分,让我以后也走上了体育传媒的工作岗位。
此外我还是学校ghost舞团的成员,在世纪之交曾经和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办过一个舞蹈专场,当时反响还真的不错。这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交和社会实践能力。
其实提到北外,人们总是认为这是一个专门学外语的学校,但经历四年校园生活和走上社会之后,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到,北外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专业,还有待人接物的方式和生活的态度。
历届北外毕业生活跃在政、商、文艺、体育等各个领域,恰恰说明了在这方面北外学子的优势。”
1993级意大利语专业
朱晓雨校友
多姿多彩,是北外学子们美妙的大学生活的底色,也应是穿越一生的底色。
扎实的语言功底与出色的综合能力,便是北外人才的内核。
“兼容并蓄”的校训亦在自由开放,种类丰富的校园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八秩芳华在,归来仍少年
——八十年校庆·北外校友忆北外
四年岁月,能在人的一生中留下多深的痕迹?对于毕业多年的老校友们来说,北外,带给他们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数不清的回忆。“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恰逢北外八十周年校庆,校友们追忆往事、感念师恩,话语间满怀着感动。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水池寒碧
——值得怀念的日子
“我在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就读匈牙利语专业的时候,学院还未建立,具体机构名称还叫东欧语系,回头看那会儿的七个语言专业,从国别到地域范围都令人回想起“苏东阵营”这个历史政治地理概念,恍惚间有昨日重现的错觉。
我们97级的新生入校,前一届匈牙利语专业生刚毕业(俗称“大xiong班”),后一届招生理论上还要等四年,在校同专业学生除了我们(当时俗称“小xiong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难免会觉得心里空落落。幸运的是,我们的老师队伍里就有几个刚毕业或者毕业没有太久的师哥师姐,ta们课堂上严肃、严谨,课余带着我们组团玩耍,有种“大熊”朋友带着“小熊”朋友们学习、成长的踏实、温暖和安全感。”
——1997级匈牙利语专业朱丹丹
院系名称的变迁,勾起心中的往事:老师同学的身影,师哥师姐的笑容……温馨的日常,仿佛昨日;炽热的情感,藏在心底。往昔的日子,平常中却蕴含着真情。这份怀念,埋藏在内心深处,又时不时会浮现在脑海里。每每想起,就好似“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忆往昔,秋菊春兰手自栽
——绚烂多姿的校园生活
“当年我入学北外的时候还是一个北京普通的高中生,但是北外的学习给当年单纯的我开阔了很大的眼界,除了专业学习带来的国际视野,我们还很幸运赶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就是第一次互联网兴起的高潮,也是一次科技创业的高潮。”
“因此我在大学期间从大二开始,就曾经‘不务正业’的尝试过很多方向的实习和社会活动,比如软件公司、视频制作公司、还在科技部实习过,也幸运的有过一次参与到互联网创业公司的经历,而这次短暂的创业经历以及多元化的实习经历,让我在那个时间段就打破了迷茫状态,清晰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也对我后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有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1997级匈牙利语专业 李哂时
“在北外的工作学习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大一时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教育展览会上协助芬兰代表进行工作,并对中芬两国教育问题进行翻译与解答;大二时在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任芬兰代表团中方志愿者和闭幕式旗手助理,协助接待芬兰总统、芬兰总理以及芬兰的主要媒体等;大三时赴芬兰坦佩雷大学留学一年;大四时任上海世博会芬兰馆工作人员,接待来展厅参观的国内外贵宾,并任翻译和展厅讲解,协助新闻媒体举办研讨会、记者招待会等活动。”
——2006级芬兰语专业 王烁
北外能给予你我的,不只是语言。更是一种视野,一种阅历,一份情怀。“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北外,是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地方。北外给了你们一个无比宽阔的平台,你们也凭努力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你们有幸,遇到这样的北外。北外也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桃李春风,总是故园春
——感念学校,感念师恩
“我们曾经在北外的学习生活中发现了未知的自己,然后又从这里走出去,努力在未知的世界中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知道,当我们感受到世界的无奈,阴晴莫测抑或夕阳西沉,你都会是一个暖心的归处。谢谢你,曾经承载了我们的青春与芳华;祝福你,从延河之滨走到西三环北路,永远是个生机勃勃的所在。”
——1997级匈牙利语专业 朱丹丹
“我记得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中国与那些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产品、模式差距在哪里,那就是我们追上世界、创造发展的机会;而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在哪些方向有能力、有盈余,能给哪些国家和地区进行输出,甚至重建国际化供应链,重新建立新的国际角色和话语权,这就是今天我们的新一代年轻人的未来机会。我想只有北外这种拥有多个语种,辐射到全球各个角落,在全球都具有网络和校友资源的学校,才能够给校友和学生创造这样的视野和交流平台,虽然我们是一个语言类院校,但是学生遍布各个国家各个行业,让我们的校友网络更加多样化,也为国家的强盛建立了更加多元化的能力。”
——1997级匈牙利语专业 李哂时
“感谢学校、学院和各位老师们为我们提供的机会,让学生可以更好得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培养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在天外芬兰语专业的建设中(受访者本人系天津外国语大学芬兰语专业教授),我大量学习引用北外这种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成长。”
——2006级芬兰语专业 王烁
八十载春华秋实,八十载桃李芬芳。你们在北外学习成长,北外也在你们内心深处扎根。开阔了眼界,更宽广了心胸的你们,或许会时不时想起北外,
或许当自己开辟出一份独属于自己事业的时;
或许当自己像老师们一样投身外语教学事业时;
或许当自己践行了校歌中的庄重誓言时;
或许……
“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北外,如流星般划过四年或是更长久的岁月里的星空,在记忆里留下璀璨的光。回忆北外,就回到了那段岁月,回想起那个少年。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北外,祝您八十岁生日快乐!
八十华诞,生日快乐!
晨读园里的树木
依旧葱茏
初秋的天空
一如年少的美梦澄澈
西三环北路2号
也永远是北外人的家
你好啊,
北外人,
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