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者介绍
石富,1986年出生,中国湖南籍艺术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研修于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现为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重庆美协雕塑艺委会委员、重庆雕塑学会理事兼党委委员、中国孩子乡村教育艺术发展基金发起人。
2023年9月25日,伊莎白同志追思活动在阿语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在场的各界领导、教授等深切缅怀了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加拿大功勋老专家伊莎白·柯鲁克。笔者在当天有幸采访到了伊莎白·柯鲁克雕塑的创作者石富先生,近距离了解他通过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清华大学重庆校友会和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向北外捐赠伊莎白教授雕塑背后一系列丰富细腻的情感与故事。
结缘雕塑艺术,开拓人生新界
谈起石富与雕塑这种艺术形式结缘的开始,他首先讲述起了自己的出身。37年前,石富出生在湖南蓝山肖家岭这个中国南部偏远的小山村里,一心想要改变命运。但是家庭的落败、家境的贫寒,伴随着石富成长绝大多数时间的是自卑和迷茫。在无尽的黑暗中,艺术照亮了他的人生,并燃起了理想之火。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石富成功通过艺术这条道路考入清华大学,并在机缘巧合之下开始进行雕塑方面的学习。对于石富来讲,雕塑不仅仅是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也照亮了他的人生,使他有机会可以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了愿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追忆伟大前辈,感悟精神力量
当谈及伊莎白教授时,石富的神情和言语中难掩敬仰和激动之情。伊莎白教授跨越国际和种族界限以及无私奉献中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石富。她的种种善举,让石富看到了一颗充满着人性光辉的心。当石富来到北京近距离地感受伊莎白教授的人格魅力时,他才恍然大悟,一次次引导自己冲破命运牢笼的关键,不是所谓的天赋,不是家庭背景,而是坚持心中的理想。正如伊莎白教授在青年时代选择放弃儿童心理学却选择人类学,最后又选择中国外语教育一样,是理想在引导着她走向这条道路。庆幸的是这理想之光也同样照耀在了石富的身上,正如它照在所有人身上一样。
于是石富便有了一个想法,虽然对于伟大的伊莎白教授或许只是一个“小事”,但对于石富来说却是人生目前为止致敬理想最大的事——那就是为伊莎白创作雕塑。可面对伊莎白教授一个多世纪丰富、精彩而又伟大的生命体验,如何才能用雕塑全面而细致地传达出来?又该从哪里着手?
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石富。直到2022年,当石富看了谭楷老师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其中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文资料带给他极大的启发,于是他开始尝试以时间轴串联伊莎白教授的一生,将雕塑分成三个时代进行创作: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和黄金时代(老年)。
在他看来,童年时期的伊莎白就像一个可爱的小天使从天而降,她的眼里充满了好奇、纯洁、善良。她的眼神向上看,似乎在接收着来自天穹的某种信号;她的脚下,一片飘落的树叶,满载着正发生着巨变的中国大地的神秘与能量,守护着这个爱探索的小女孩,等待着她去探索、发现、拥抱、热爱。
青年时代的伊莎白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色彩。面对当时落后的中国,满怀理想的伊莎白选择了不畏艰险,研究土地改革。她以人类学家的身份,开始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理县、河北省西部山区等地方实地考察,给当地居民传播现代纺织技术,与老百姓同呼吸、共患难。
伊莎白教授的黄金时代,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足发展一起前行的。伊莎白教授是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她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近50年,为中国的外语教育奠定了基础。1999年,伊莎白和朋友一起成立了“伊柯基金”,资助了许多家境贫寒的孩子,感动了无数中国学子。
这三个时代的划分,不仅清晰地体现了伊莎白教授的一生,也为石富之后的石雕创作奠定了基础。在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段运东院长、戴政生教授、刘曙光教授的关心和帮助下,该项目获得了2023年重庆市文艺扶持经费。同时,石富的这个项目还参加了由中国著名雕塑家李象群教授主持的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红色雕塑设计与创作人才培养项目。
定格人间温暖,传承热爱守护
一件石雕创作,换做在平日里研究,是轻松的,但在清华大学校友会联系到他的时候却是临危受命。给石富的创作时间只有25天,25天完成一件名人肖像石雕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石富说,完成这种雕塑至少需要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而他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件作品,是因为自己从2019年就开始对伊莎白教授的生平和事迹进行了解与研究,现在的泥塑已推敲至第六稿,具有一定的制作基础,所以石富最终选择接受这个任务。
在制作伊莎白教授的雕塑过程中,石富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也收获了很多的支持。制作之初,为了能确保雕塑能顺利完成,他想尽一切办法联系了北京、重庆、河北、福建四个地方的各个石雕厂。然而一个星期过去了,等到的回复是有三个地方没有石料,顿时石富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幸运的是,最后福建崇武回复有合适的石料,而且是最优质的四川汉白玉。可是石料选完了之后,在开始机器雕刻时,第一块料开到一半中间竟然开裂。值得庆幸的是,石料厂老板有备选方案,又选了一块上好的四川汉白玉,这才有了转机。在创作雕塑的同时,石富还面临着经费的问题。为了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展现伊莎白教授的精神风貌,雕塑材质由一般石材变为汉白玉,费用大幅增加。正当石富为此而烦恼的时候,清华大学重庆校友会传来了好消息,冯晓东会长答应出资解决这个问题。
在福建崇武打磨石雕时,石富的导师李象群教授,老师贺中令先生、陈绳正先生、姜晓梅先生、李遂先生、沙泉先生都对石富进行了悉心的指导。不仅如此,张可佳、周永柔、刁习羽、安然等同学也对他提供了宝贵的帮助。除此之外,雕塑制作还受到了包括杨家进、出少昆、冉鹏等朋友的帮助。石富提到,雕塑最终能顺利落地北外,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他的母校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袁帆师兄的帮助和推荐下,成功完成了和北外的对接。同时,清华大学重庆校友会刘杰会长、许星全副会长、赵宜胜秘书长也帮助石富联系了清华校友总会,最后清华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老师、秘书长唐杰老师一同出席了伊莎白教授的追思会以及雕塑的揭幕仪式。可以说,这件雕塑的制作以及揭幕仪式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各方的支持。
石富说:“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坚定一个信念并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最终会有所成就。
雕塑捐赠北外,启示寄语后辈
在伊莎白教授追思活动结束后,与会嘉宾来到了北外阿语楼广场前,共同见证了伊莎白·柯鲁克雕塑的揭幕。雕塑揭幕当天,伊莎白教授的三个儿子都非常的激动,柯马凯先生发微信对石富说“你的雕塑把我妈妈的灵魂都体现出来了”。石富也认为这座雕塑是自己目前最满意的人物石雕。
提到对当今北外学子的寄语,石富认为当代青年要找准自己的理想并有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做下去的信念。他还提到,人生要过得有意义,有所成就,才不会后悔;碌碌一生,会有所遗憾。与此同时,石富还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学习伊莎白教授的优秀事迹,在过好自己的生活之余要懂得如何温暖、帮助别人,多体悟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社会、国家、世界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石富认为,伊莎白教授留给我们青年一辈最大的遗产就是信仰。信仰是理想之光,信仰是前行之力。
结 尾
伊莎白教授无私忘我的国际主义精神,深耕细作、传道授业的教育精神,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外人。这尊伊莎白青年时代雕塑,一刀一刻皆是敬仰,一方一寸皆是怀念。希望伊莎白教授能够在天堂继续守护她的热爱与梦想,也希望石富捐赠的这尊石雕能够为当代青年和社会传递伊莎白教授身上的信仰与希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