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文苑 > 正文

我上大学的行李木箱子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10-24 】

作者简介:刘红,我校英语学院 1977 级校友,我校北美校友会暨北外美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美国波士顿房地产行业公司总裁。

回想起1977年入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往事情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入学随身携带并陪伴我度过了大学四年青春时光的唯一重要且“贵重”的行李——一个家里曾经用来储存大白菜的木箱子。说它重要,是因为这个箱子装载了我大学生活中的全部物品,包括仅有的几件经过了缝补的衣服、父亲给我寄来的家书以及自己认为是一些重要的笔记本之类的个人物件。如今,我已经从当年的青春年少的小姑娘变成了年过六旬的退休教师,期间数十年的学习、工作,尤其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赶潮只身来美国波士顿这座城市的求学、工作与成家立业的人生阅历,更加让我对最初伴我人生旅途上路的这只木箱子所承载的一段美好时光难以忘怀!

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77级学生,但是真正入学时间是1978年。记得那是1978年2月份,正值中国传统的春节大年初一或者是初三,我们全家正欢欢喜喜地过大年,家里收到了我被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的录取通知书。我父母及全家无比高兴,我简直更是欣喜若狂,激动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虽然是2月份接到录取通知书,但是入学时间也是在当月份。于是,我父母便为我的大学入学迅速作了一番精心的准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我准备上学的行李。那个年头,中国物资极为匮乏,几乎所有家家户户都是根据自家的条件来解决手头上遇到的各种问题。我家住在天津,离开家乡去往北京上学,肯定需要准备行李,其中就包括日常所需的诸如棉被、床褥和冬夏衣服等生活物品,和一些学习上需要用到的词典、纸、笔等学习书籍和文具。这些入学所需的各类东西规整起来,就需要一个便于随身携带的大行李箱子。

我们家父母工资少、孩子又多,一共六个,兄弟姐妹中我排第五。所以整个家庭生活也就特别艰苦朴素,从父母到孩子们,通常都是穿着褪了颜色的衣服,而且衣服上的补丁也越来越多,几乎很少有新衣服添置。不过在那种举国物资匮乏的国情下,这种艰苦朴素的价值观到让人们觉得褪色的衣服及其补丁是“美丽”和“革命”的标志。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我,自然也就深受这种朴素思想的影响。当我父亲正在发愁如何为我准备上大学的入学行李箱子的时候,我就对父亲说:“爸,就用咱们家那个冬天储存大白菜的木箱子吧!”我们家这种经常用来装大白菜的木箱子是用木板条子和铁丝扎在一起做成的,上面开盖,大约有三尺宽和三尺高,容积很大而且很结实。父亲也觉得,这个木箱子尽管本身不是行李箱,但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选择好这个大木箱子作为我上大学的行李箱子后,我就开始精心准备我要携带的各种物品了。其中包括上述的各种生活和学习文具物品之外,还有一件特殊的用品——那就是带了很多旧报纸当作我们女孩子用的“卫生巾”。这点女孩子家的私事,似乎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当我把上大学所有的需要携带的行李装进去后,仍然还有空间,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宽敞的大箱子了。对此,我也是十分满意!

终于等到了去北京上大学的那天。我父亲骑着那辆当年日本战败投降留下来的铜制的大自行车,载着我和那个装满了行李的大木箱子送我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一路上,父亲不停地叮嘱我要注意安全,到学校要好好学习!临别前,父亲有点担心的问我:“当你一个人搬不动这只行李木箱子怎么办?”我回答父亲说:“爸,您就放心吧,会有好心人帮我一把的!”

果真如此。我到了北京火车站准备下车时,列车上一路同行的一对夫妻叔叔阿姨乘客见我一个小姑娘正要去提那个大木箱子时,二话不说,及时主动地帮助我搬动了箱子。同时夫妇俩还

跟我高兴地夸我说:“闺女呀!你真有福气,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到时候我们肯定会在电视上看到你的,真为你感到高兴!”

我不但得到了这夫妇的热心帮助,而且还听到了这番温暖的祝福话语,我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从我随身背的书包里拿出了两个我妈妈临行前特意为我煮的茶鸡蛋送给了这对夫妇叔叔阿姨,以表示感谢!但是,这对叔叔阿姨夫妇却是乐呵呵地谢绝,最终没有收下我的茶鸡蛋,离别时还祝愿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面对叔叔阿姨的热情帮助和美好祝愿,我的心里更加感觉温暖,感动的泪水也瞬间流了下来......

那个年头,北京还没有出租车,我也从没有叫过出租车。为了能够顺利地到达学校,我在来北京之前就已经事先联系好了接送车辆。那是我姐姐在部队当兵的战友,在我到达北京火车站的时候,这位姐姐的战友已经开了一辆军用卡车在站内等候着。见面之后,姐姐战友伸出手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木箱子,将它放到车上,并招呼着我上车,向我即将要到达北京外国语大学直奔而去。到了大学校园内,姐姐战友又帮我把那件我早已经感觉到很沉的行李木箱子搬到了学校园五号楼的四楼宿舍双人床的床头上。至此,我、连同我一路携带的行李木箱子也就安全到达了我梦寐以求且心之向往的大学校园,从而揭开了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活。

在大学四年的校园生活中,这只木箱子也逐渐装载下了我一切美好的记忆。木箱子里除了我仅有的几件衣服外,更多地是存放我父亲经常写给我的家书。作为在外面求学的一名学子,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会经常给家里的父亲写信,父亲也经常给我回回信,家书也就成了我大学生活的点滴真实和真情记录。我父亲从事文字工作,尤其喜欢古典文学。每次接到父亲的来信,字里行间都可以阅读到父亲喜欢引用的古文经典名句,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话语经常出现在他的书信中。父亲通过这些句子殷殷叮嘱我、教导我在大学里要好好学习。同时,我也充分感受到了父亲得知我在学校学习生活一切安好的那份喜悦和满足!这时候,我的那只木箱子在我的房间里似乎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和家人!因为它守候着我大学生活的所经历的点点滴滴!

除了家书,木箱子里面还存放着我的照片、日记、学习笔记,英语写作练习本、英汉词典和诸如《精读》、《泛读》、《英语写作》等大学教材。此时,这只木箱子与其说存放我的生活物品,倒不如说是储藏我大学不断学习、思考和成长的知识与精神仓库。其中有精读课任老师梅仁毅、写作课任老师吴冰(著名作家冰心长女)等好几位课任老师的悉心教学对我产生了深刻影响,至今难以忘怀!

我还清晰记得,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吴冰老师的写作教学外,我经常会到她的家里,去请教如何进行写作的各种问题。事实上,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她家里,吴老师总是会从各种角度启发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构思写好每一篇作文。有一次,当我去到吴老师家里请教的时候,吴老师正好在拖地干家务活。为了两边都不耽误,吴老师一边继续拖地,一边给我讲解一篇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功夫在诗外”。吴老师对待学生的和蔼可亲,以及从生活中启发我如何进行观察事物和提炼思想观点,让我当时对于写作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写作水平也是逐步提高。放在木箱子里面的几本作文练习本,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也就成为了我那段在吴老师悉心指导下的一段生活观察和思想认知的成长记录。

而梅仁毅老师在讲解《精读》的教学情景也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梅老师会对《精读》课程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句尤其是重点句子举一反三地反复讲解,让学生明白重点词句的意思、用法。在梅老师的教学讲解下,我在《精读》课程每一篇文章上面都用不同颜色的笔满满地做了上课笔记,以加深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应用。这种学习方法,也让我终生受用,尤其是自己后来在美国波士顿担任教师职业时受益匪浅。由此,放在木箱子里面的《精读》课程是我大学期间经常温习的重要教材之一。

从1978年2月入学到1982年2月毕业,转眼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在紧张快乐的时光中结束了。四年中,我的那只木箱子一直陪我渡过了那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现在回想起来,整个寝室就我那只木箱子显得特别,因为它格外朴素。不过,在那个时代里,由于当时人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限,整个社会风气和价值观都是以艰苦朴素为乐的,还没有出现今日的攀比之风。我的这只行李木箱子,当初最直接的用途就是在家乡里冬天储藏大白菜的,那知道后来竟然陪我上大学,珍藏了我人生最为美好的大学四年的青春岁月?!可谓是那个时代的特定产物和印记!

大学毕业之际,就像当初入学一样,我再一次收拾行李箱子,以便整装待发,迈向社会工作岗位。此时,1982年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初期,一些新的生活潮流也是开始出现。诸如人们穿着的衣服已经逐渐流行起花格子衣服,人们已经开始渴盼着新的生活。当我在整理四年前最初带来的衣服时,有些衣服已经褪色的确实不能再穿了,尽管有那份敝帚自珍的感情,最终还是把它们扔了,同时也相信自己今后的衣服也会越穿越好。当然,一些我认为是重要的学习笔记、校园照片、书籍之类物品成为了我压箱底的人生记忆!

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不久,我就带着这只行李木箱子来到了毕业分配的中国民航总局这一崭新的社会工作岗位开启了人生新的征途。但是随后不久,随着我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陪伴我多年的行李木箱子终于退出了它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