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外俄语系75届九班毕业合影
前排左起:陈峻岭、王向东、顾亚玲老师、单继达老师、吴宏金老师、白春仁老师、任震寰、刘小中。
后排左起:李燕端、裴玉芳、郭文福、周建忠、侯京陵、王新平、申景华、杨大全。
我们九班的主要任课老师白春仁、顾亚玲、吴宏金、单继达老师,是我们多年来最难忘记、最最惦记、最想感谢的老师!
您是幼苗的培育人,是栋梁的奠基与启迪者。九班同学在入学前都学过俄语,分别来自北外附中,黑大培训班,部队培训班,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年龄最大的1948年出生,当时23岁,年龄最小的1955年出生,年仅16岁,相差7岁。他们来自祖国各地,口音不一,外语基础也参差不齐。您针对我们班的特点,坚持外语教学以听说为主,语音语调以俄语标准语音为准,杜绝中文思维式的俄语表达方式;坚持夯实语音基础,要求发音准确,语调纯正;坚持练好语法基本功,牢记变格变位,表达熟练准确。您的这一教学理念使我们在几年的教与学过程中受益匪浅。举个语音教学方面的例子吧。刚入学时,有的同学发不好н和л音,有的同学发不好P音,З-Ж音,无数个早读和晚自习,顾老师来到教室,一对一地帮助我们纠正发音。最终,您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耐心启发我们,和我们一起探讨摸索体会,一遍又一遍地帮我们寻找要领,彻底纠正了我们痼癖的、带各种口音的不正确发音,使我们学会并掌握了标准发音,并打下了坚实的语音基础。老师,当您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俄语时,他们能不感谢您的辛勤培养与奠基启迪之恩吗?!
您是火种的播撒者,点燃了学生心灵的求知之火。九班同学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是否适合学习俄语,不少同学心里没底。是您以自己渊博的俄语文学知识,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干劲,再加上多少个日日夜夜辛辛苦苦的耕耘,向同学们传授要领,鼓励同学们求知,使同学们渴望接受新知识的心灵之火不断迸发,对俄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我们至今还记得吴宏金老师的教诲:语言是鲜活的,是不断创新的,决不能死啃书本,还举例英国一个汉学家在研究汉语语法的某个领域已超过我国的学者,但他却读不懂人民日报,不能用汉语写文章。吴老师曾骄傲地对我们说,北外老师很少用出版发行的外语文学教材教学生,因为教材编出来到发行至少一年以上时间,一年时间,不少鲜活语言已经面世并广泛应用。老师,您的学生正是领悟了您一专多能、全面发展、不断吸收新知识的思想,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到达了理想的彼岸。老师,当您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用丰富的俄语知识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时,他们能不为您的启蒙教育点赞,能不感谢您的播火精神吗?!
您是一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学生的前程。九班同学入学后,面临一个重要难题,就是无法使用俄语系的统一教材。我们所学的教材全是老师呕心沥血,挑灯熬油编写的讲义,被大家戏称为“传单”。我们记得,无论在沙洋,还是回到北京,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白春仁、顾亚玲、吴宏金、单继达老师从前苏联报刊杂志上摘编、缩编、精编的原汁俄语,有趣有味,很适合我们学习。特别是顾老师创造的快速阅读法使我们学到了扎实的知识。这种快速阅读法就是课文里一边是中文,一边是俄文,我们必须看见汉语流利地把俄语读出来,必须以最快最好的语速读俄语,互相记时比赛,看谁读得熟练,读得好。这种办法,培养了语感,提高了语速,增强了我们的反应力和记忆力,这种强制性学习训练方式使我们终生受益。老师,当您的学生在外交战线、对外广播、教书育人、金融商业、部队建设等方面前途光明并取得成绩时,能不感谢您为培育他们做出的无私奉献吗?!
您是灵魂的工程师,倾心竭力地把知识、本领传给学生。我们记得,从湖北沙洋回到北京后,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锻炼大家的笔译能力,白春仁老师找来话剧剧本《不受审判的哥尔恰克夫- Неподсудный Горчаков》。同学们在白老师的帮助下,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剧本译出来,后经白老师反复润色加工,这个剧本的汉译本出版了。同学手捧译著,爱不释手,就像中了头彩那样高兴!我们还记得,在当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两国人员交流不畅的情况下,为了给同学们创造有益的语言环境,您想尽各种办法,冒着不小的政治风险,冲破种种阻力,找来并放映了苏联原声电影《列宁在1918年》(Ленин в 1918году )、《山中防哨》(Застава в горах )、《动荡的青年时代》( Тревожная молодость )及中国配音电影《闪闪的红星》。为了让同学们吃透电影中各种角色语言的不同特点,您还把电影的俄文脚本刻印出来供我们学习使用。特别是中国配音电影《闪闪的红星》,老师还让同学们大胆地进行了同声传译实践,使同学们视野大开,收获颇多。从此,同学们的学习劲头更加高涨,都纷纷表示,要把自己培养成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还记得,在首钢学工时,白老师根据炼钢工艺和流程及时编写了《Салют стали》(钢花礼赞)课文,使我们学到的知识既真实又扎实。还记得,在大三时,白春仁、吴宏金老师带领我们去当时隶属黑龙江省的恩河乡和满洲里实习,与苏联人面对面的交流,锻炼了同学们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老师,当您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获得高级职称并著书立说以及有其它建树时,他们怎能不感谢您的培育与塑造之恩?!
最后,我们九班全体同学想再次对几位老师说,对您的精心培养与教育,对您的辛勤付出与栽培,我们感念不已,永志难忘!请接受我们发自肺腑的声音:老师,谢谢您!衷心祝愿你们安康!幸福!快乐!长寿!
俄语系75届九班全体同学
2015年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