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常明玉,1943年生,北京外国语学院1960级英语系校友,1964年留校任教,后调至外交学院。曾在我国驻泰国、澳大利亚、爱沙尼亚和瑞典使领馆工作。在驻泰国使馆工作期间,担任泰国诗琳通公主的汉语老师。《新时代汉英大词典》副主编,200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外交学院英语系教授,曾开设《外交与法律》和《外交文书与外交实践》课程。
1977年,我离开了执教数年的北外,到我国驻泰国使馆工作,在美丽的曼谷,有幸与泰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相遇。当时诗琳通公主已开始学习汉语,1981年,第一位老师任职期满,我就成了公主的第二任汉语老师。
公主赠送给本文作者(右一)她的御著和纪念品
说心里话,对这项工作我并不胆怯,我觉得自己在北外练就了教外语初学者的十八般武艺,什么结构教学法、交际教学法都演练过。但这次面对的是一位风华正茂、博学多才的公主,我那些对待年轻学生的一套是否行得通,心中无底。
不久,皇宫派来了专车,接老师进宫,穿过警卫,进了公主的书房。我按入乡随俗的国际礼仪,以泰国的“合十”礼表达问候。公主腼腆地微笑着招呼老师坐下,我紧张的心情立刻放松了许多。公主告诉我她的中文名字叫‘小玉’,我一下子高兴起来,因为我的名字里也有一个‘玉’字。我想,可能是前辈子修的缘分,这辈子我俩有一段师生缘。
我们一开始交流的语言是英语,我用英语简单讲了我的教学设想和安排,开始以练习口语为主,配以书面文字。公主没提出异议,于是我马上进入了老师的角色,开始了我们的第一课。
我设计出不同的会话情景,把汉语词汇编成句型,希望做到举一反三。公主反反复复地跟着我读,没有任何不耐烦,反而表现出许多乐趣,她的求知热情对我是个极大的鼓舞。
回家的路上,我在车里琢磨,公主已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德语等好几种语言,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大功夫学习被认为最困难语言之一的汉语呢?今天,当我在超市、菜市场的货摊上看到琳琅满目的泰国水果——榴梿、山竹、红毛丹时,我才意识到,公主学习汉语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决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话音刚落,中泰之间一条经济交流的大道已在运作,诗琳通公主用她所学的汉语,为修筑这条大道已劳作了二十多年。
慈善事业是王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都有几个月的时间公主跟着普密蓬国王和诗丽吉王后到贫困地区视察,了解民情,制定和落实发展计划。公主每次外出前都要老师布置些笔头作业,回宫时都能认真完成,交给老师批改。当时公主仅二十多岁,已开始分担父母的责任。有一次我应邀参加了皇宫安排的募捐大会,诗琳通公主身着泰丝制作的民族服装,端坐在大厅中央的高台上,一个接一个地接受社会各界捐款。她将把这较富裕人群的温暖送到那些需要雪中送炭的人手中。
又过了些时日,驻泰使节应邀参观王室办的一个扶贫助残手工作坊。国王和王后携王子和公主们出席。展厅里陈列着残疾人做的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泰丝服饰、小巧花伞、草编坤包、磨砂水晶等等。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王室将采购这些产品,或自用或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应邀参加活动的客人的确都收到了一份礼品。至今,我还珍藏着公主送给我的雕刻着王室标记的磨砂水晶方杯。
1982年,我任职期满,惜别了诗琳通公主和美丽的泰国。回国后,我调至外交学院任教,在此期间,参加了吴景荣教授(北外、外交学院教授)和程镇球专家(外交部英语翻译专家)主编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的编撰工作。历经十多年艰辛,该词典由商务印书馆于2001年出版。这部词典的编写人员大部分都是北外校友。
词典一问世,我第一个想到了诗琳通公主。该词典收集了大量近年来涌现的新词,对公主进修汉语会有很大裨益。我立即给公主寄去了一本,这是我能送给公主最好的礼物了。
1990年,诗琳通公主应邀第二次访华。她在御著中回忆说:“好多人以为我曾访问过一次中国,这回旧地重游一定不会感奋了。其实我比上次还要感奋,因为我将可以会见故人。”公主此行主要是踏访中国的丝绸之路,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公主还计划写一本旅行记,此书就是1992年出版的《平沙万里行》。可见此次访问任务之繁重,日程之紧凑。但公主不管多么忙碌,总不忘故人。于是,我们教过公主汉语的几位老师被邀请参加了吴学谦副总理在钓鱼台为公主举行的欢迎宴会。我们一见面真像是久违的挚友,又说又笑。她说:“我真高兴,今天能听懂老师们说话了。”之后,公主又邀请我们到泰国使馆留影纪念。
1992至2004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驻外使领馆工作。其间公主虽多次访华,但未能见得一面。从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位中泰友好的使者一件件平凡而伟大的善举,她不但关心泰国的慈善和教育事业,还捐助中国的贫困学生,捐款建设学校,给学校赠书。她先后获得了“中国语言文化友谊奖”、“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和“人民友好使者”的称号。我从电视里观看她被授奖的场面,并在电视机前送上我的祝贺。2009年,中国网友投票评选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诗琳通公主获选了“中国缘· 十大国际友人奖”。此次,我在国内经历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
时光不留情地逝去,不觉到了花甲之年。2004年我从驻瑞典使馆退休回国。一天,在信箱里发现了一封来自泰国驻华使馆的信,打开一看,是一请柬,诗琳通公主访华期间邀请她的汉语老师到泰国使馆共进晚宴。公主此时身兼数职,她是泰国红十字会会长、颂绿拍贴乐达纳叻素拉慈善基金会的御赞助人、几个社会团体的主持人,还经常以御代表的身份代国王处理许多国内和国际事务,可以说日理万机。没想到,我们区区几位教师还一直留在她的记忆里。
那天,我穿起已压在箱底的外交服装,兴奋地去见我这位多年不见,但时常思念的学生。礼宾官把我安排在公主身边坐下,十多年别离,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我高兴地发现公主已可以用汉语同我们交谈,还能背诵许多中国诗词。席间谈论起唐诗,公主马上背诵了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背到最后一句,公主脸上突然露出严肃的表情,她说:“这些花落了多可惜,我们不如收集起来送给病人和老人”。

公主和她的老师们,公主右边为本文作者
公主宴请我们,可以说用了泰国最好的菜肴,桌上摆着鲜花,杯中斟满美酒,但公主此时此刻还惦念着医院的病人和养老院的老人。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位公主与古典小说里那些高高在上的公主是如此不同,为什么泰国的民众会那么爱戴她,把她当做自己的贴心人!
2008年,我和丈夫邹明榕(北外60级英语系校友,前驻瑞典大使)故地重游,到了曼谷。公主在她的Srapathum宫设宴招待了我们,还邀请了时任驻泰国大使张九桓(北外65级亚非语系校友)夫妇及当时在泰国的汉语老师作陪。公主后来告诉我,这里原来是她祖母皇太后的寝宫。寝宫与庄严的Chitlada宫有很大不同,除门口有几名严肃的警卫外,院内空气和景色怡人,整齐的草坪点缀着烂漫的花树,小鸟在树上唱,小狗在林中跑,一只小花猫爬到树上玩耍,两只小狗在树下羡慕地仰望。公主告诉我,这个院子里还养了一条大蟒蛇。我觉得像是到了伊甸园。
公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她的人民,热爱她的朋友,她永远充实,永远快乐。
我为有这样一位朋友而自豪。
有机会为中泰友谊做一点事情,我也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