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孙立新,北外俄语学院1971级10班校友,毕业后留校工作,曾长期担任北外校长助理职务。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阔别了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俄语学院75届毕业生,在母校又相聚了,这是大家久久的祈盼。
在这令人激动的时刻,请允许我用一颗诚挚的心,首先向母校,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参加本次聚会的全体同学,尤其要向那些不畏旅途劳顿,长途奔波而来的外地同学,致以深切的问候!
向那些因故未能前来聚会的同学,送去绵绵的思念和真挚的祝福!
我要向已经故去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沉痛的悼念!愿他们的在天之灵,感受到今天师生相聚的幸福和温馨!
我还要向本次聚会的倡议者、组织者致以深深的谢意!由于你们的辛勤筹备和缜密运作,使我们的重逢得以顺利实现!你们辛苦了!
四十年前分别时,我们英姿飒爽,豪情满怀;四十年后再相聚,我们两鬓斑白,告老还乡。
正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相聚的今天,听到了久违的声音,看到了相识却不敢相认的面孔。我相信,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无不心情激动,感叹万千!
1971年9月也是这个金秋时节,我们800名学子,其中工农兵学员760人,应届初中毕业生40人,听从祖国召唤,从祖国各地汇聚到湖北沙洋,其中俄语系150人。从此,我们踏上了在北外求知求学的道路。
在老师的陪伴下,我们在北外渡过了三年半最纯洁、最浪漫的时光。1975年2月144位同学毕业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历经磨砺,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开创着各自的事业与祖国的辉煌,演奏着自己人生的精彩的乐章。
为了筹备这次同学聚会,我们收集了当年的老照片,制作成影集、视频。每当看着这些照片,我即刻沉浸在青春、快乐、激动之中。我们在教室、在林荫下朗读外语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老师教书育人,循循善诱,严谨治学的形象和风格萦绕在脑际;运动场上,生龙活虎,为集体荣誉奋力拼搏的场景历历在目;开门办学,外语实习的难忘情景栩栩如生;毕业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记忆犹新。
四十年的沧桑,洗尽了我们的青春,但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深深的情谊,洗不去我们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无论我们各自的人生如何跌宕,同学间、师生间的情谊,就像一杯醇厚的陈酿,越品味越浓,越品味越香,越品味越醇。
四十年前那段北外的求学生活,就像在昨天。然而它已经远去。我们要珍惜今天,更期待美好的明天。希望这聚会,我们留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收获的是梦想,放飞的是希望。
祝愿母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辉煌无限!祝愿我们的老师健康长寿,安度晚年!祝愿所有的同学,心宽体健,家庭幸福,快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