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路彪,北外俄语学院1971级3班校友,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部工作,后调入中国中央电视台,曾长期担任CCTV驻俄罗斯记者站首席记者职务。

2015年9月19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40年前,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首届工农兵大学生毕业了。我们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用我们的所学之长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83名昔日的大学生再次回到母校,参加庆祝毕业40周年活动。
上午10点,庆祝活动在新图书馆五楼会议厅举行,张惠文同学主持会议。她向大家分别介绍了与会的9位老师,他们分别是:程立真、汪嘉斐、高中音、武秋霞、雷治权、李侨健、刘润贵、冰斌、刘光准。
接着孙立新同学致辞,他首先欢迎老师亲临现场,欢迎从全国各地奔赴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同学,特别是从外地,乃至从国外赶到北京的同学,感谢为筹备此次大聚会辛勤工作的诸多同学,感谢母校大力支持,使我们这么多的老同学毕业40年后又在母校大聚会。随后,俄语学院院长黄玫教授向大家介绍了俄语学院目前师资与学生的现状。当看到昔日的俄语系发展到今天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各班老班长纷纷上台发言,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老师的教诲。
会后,老同学们参观了校园。今天的校园,彩旗招展,一派节日的景象。校园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游泳馆等。然而,最让我们怀念的仍然是那座教学主楼。它英姿未变,色彩依然。走进主楼,梦想中的那些楼梯、走廊和教室活生生地摆在面前,久违的感觉又切切实实的回来了,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似乎有些陌生,那些抹不掉的记忆又清晰地浮现在面前,令人心潮澎拜,感慨万千。40年前的我们,风华正茂,今天已然两鬓斑白。当年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今天在这里与大家相见,激动的心情再也难以控制,纷纷落下了泪水。我们老了,老师更老。拥抱老师的刹那间,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老师的谆谆教诲。没有这些老园丁的辛勤劳作和耕耘,哪能成就今天的我们!遗憾的是,那些曾经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没能全部来到现场,有的年老多病行动不便,有的已与世长辞,但是,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这里给你们鞠躬、给你们敬礼!这一刻我们真真感觉到了母校和老师的伟大!
亲爱的母校、亲爱的老师,你们教育的学生早已成为国家的栋梁,有的在教育界成为博士生导师,有的在外交战线上成了驻外大使或资深外交官,有的在商界成为精英,有的在文化、媒体界成为资深记者,在各个领域都活跃着你们学生的身影,他们是你们的骄傲,你们传授的知识和本领使我们受用终身。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们的骄傲!俄语学院——是我们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