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文苑 > 正文

我与美国海军大员打交道的故事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12-07 】

作者简介:

万经章1960年由留苏预备部转入北外英语系学习,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北外英语系翻译班进修,后先后在外交人员服务局和外交部工作,历任国际司处长、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中国驻联合国安理会候补代表、联合国秘书处高级政务官。2004年退休回国,先后任外交笔会副秘书长、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四天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著名的安理会第661(1990)号决议,决定对伊拉克实行史无前例的经济封锁和全面制裁。同年8月25日,安理会通过了第665(1990)号决议,授权在该地区部署有海军力量的联合国成员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检查和制止进出伊拉克的所有船只,以保证对伊制裁得以执行。美国海军主导多国海上拦截部队(MIF)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十余年间,先后共有二十一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的西方盟友,象征性的派遣海军舰只参加过这支海上拦截部队,但海上拦截部队的真正主角其实是美国自己的第六舰队。需要指出的是,多国海上拦截部队并非由联合国直接组建,它只是泛泛援引了联合国安理会第665(1990)号决议而已。它不受联合国控制,在相当长的时期里,甚至拒绝向联合国报告其活动情况,与传统意义上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完全风马牛不相干。

当年,我在联合国秘书处总部主管对伊制裁工作,亲身经历了许多有意思的事件。与美国为首的多国海上拦截部队打交道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突破禁运,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绞尽脑汁,从陆路和海上开辟了多条走私通道,特别是通过红海经由约旦南部阿喀巴港走私所需物资,同时用小型船只通过波斯湾出口石油换取急需的外汇。1996年后,虽然联合国对伊拉克石油出口有条件地部分解禁,但所有进出口和相关活动都必须在第986(1995)号决议所限定的“石油换食品计划”的严格监控下进行,伊拉克的困难处境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浩瀚的海洋和波斯湾多变的气候给伊拉克人走私提供了方便,也给美英等国监察禁运的努力增添了不少困难。

多国海上拦截部队的几十艘战舰在红海和波斯湾常年游弋,检查所有可疑过往船只,对可疑的走私活动进行尾追堵截。它在遏制伊拉克非法活动的同时,也屡屡拦截一般商船,干扰了该地区的正常航行,妨碍了该地区沿岸国家的正常贸易,因而招致了许多国家的不满。当这些问题闹上安理会以后,如何处置这个两难局面便理所当然地变成了监督决议执行情况的伊拉克制裁委员会(简称661委员会)的重要议题。

安理会多数成员国认为,既然多国海上拦截部队的授权来自联合国决议,该部队就有义务向联合国汇报其活动情况,必要时接受联合国的质询和指导。在661委员会的强烈要求下,美国代表团从1996年开始断断续续地向委员会提供有关信息。这是美国人被迫而为之的事情,内心不情愿,所以提供消息也不及时,只是装装样子而已。

为了加强沟通,进一步落实对伊制裁措施,委员会多次要求多国海上拦截部队的协调员即时任美国第六舰队的司令官,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向伊拉克制裁委员会通报有关情况。作为伊拉克制裁委员会的主管官员,我几次与美国代表就此进行磋商,美国代表开始找出了各种理由予以推诿,多次交涉均无果而终。然而大约半年之后,美国人找到我,出于意料地通知说,他们的海军大员愿意来纽约联合国总部向委员会汇报情况了。

美国态度的这一突变令人高兴,但也令人意外。众所周知,美国历来反对联合国插手它认为依靠自己力量就可以操控的事务。当联合国661委员会要求多国拦截部队汇报情况时,美国认为此举是联合国多管闲事,最初根本不予理睬。现在态度突变,为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自己意识到已力不从心,在控制海上走私活动方面单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奏效。美国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并不能号令全球,在红海和波斯湾地区频繁的拦截活动对海上正常航行构成干扰和威胁,面对地区内外许多国家的抱怨和抗议,美国意识到多国海上拦截部队只有得到联合国的配合和支持,才能“师出有名”,更有效地开展工作。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权衡利弊后,美国得出结论,让联合国有限度地介入对美国会利大于弊。

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还是很有意思的。我作为伊拉克制裁委员会的主管官员,受命代表委员会主席与美国代表团就美军协调员来661委员会汇报工作一事进行沟通,双方本着务实精神,就会议议程和具体接待方案进行了几轮磋商。由于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让美国军人到联合国总部汇报工作并接受质询,全球的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对此事都十分重视,在协议尚未达成之前已把此事炒得沸沸扬扬。

这次是美国人因为有求于委员会而采取的主动,所以我与美团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几轮会晤之后很快就具体安排达成了协议,并取得了委员会的认可。

美国外交官办事非常认真,参与磋商的美军方代表也是有备而来,谈问题有板有眼,有根有据,对汇报材料准备得十分详尽仔细。661委员会正式开会当天,美国海军的几名参谋和联络官由美国代表团的外交官陪同再一次提前来到我位于秘书处大厦35层的办公室,就会议程序和相关安排与我一一进行路演和最后核实。

上午九时许,661委员会会议在联合国总部第七会议室正式开始。全身戎装的美国第六舰队司令雷德海军中将率领七八名助手鱼贯而入,在联合国第七会议室面对主席的一端依次就座。平时一贯是西装革履的会议室内,突然来了一群全副戎装的军人,这在联合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会议室入口两侧,挤满了各国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和新闻记者,长枪短跑两大排,咔咔嚓嚓拍不停。与会人士坐定之后,又允许媒体对这次特殊的会议进行了简短的拍照,之后,记者和非委员会人士被请出会议室,会议室大门一关,会议正式开始。而那些无缘见证会议进程的外交官和媒体记者,只能静静地候在会议室门外,一边交头接耳互通消息,一边焦急地等待着会议结果。

委员会主席宣布会议开始后,宾主首先寒暄致意,然后,雷德中将便在委员会主席的邀请之下起立发言,由副官操作投影仪,用大量图片和数字详细介绍了多国海上拦截部队在该地区的活动情况,重点列举了不少美国自认为是违反安理会制裁决议的案例,请求委员会大力支持多国海上拦截部队的工作。

作为秘书处主管官员,我坐在主席的左侧,时刻准备应对主席或其他成员可能提出的任何程序性或实质性问题。面对侃侃而谈的美国海军中将,心头涌起不少感慨。是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应该为自己侵略科威特的行径受到惩罚,美国人在联合国的大旗下“替天行道”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但无辜的伊拉克人民却成了联合国制裁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才是真实地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弱者,国际社会又该如何去拯救他们呢?此外,超级大国的炮舰外交后面,是不是还隐藏着见不得人的其他目的?

雷德中将介绍情况完毕,委员会主席和各国代表当然要遵循外交惯例客套地感谢一番。由于海上拦截涉及许多敏感的政治和国际法问题,委员会各国代表的发言、评论和提出的一些尖锐问题也确实让在场的美国人捏了一把汗。美国代表会后向我坦承,美方代表团的确曾担心这些海军大员在外交官面前会出现应对失當的局面,美国军人虽是有备而来,但他们毕竟不同于长袖善舞的外交官,为避免意外,美方代表团事先专门对雷德的随行参谋们进行了外交指导和培训。令美方代表庆幸的是,来参加会议的这批美国军人训练有素,除雷德中将本人应对自如之外,其麾下的军官也个个有条不紊,分别从不同侧面回答了代表们提出的质询。三个小时后,由美国将军向联合国外交官所作的首场通报秀圆满结束,由美国主导的多国海上拦截部队的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了。在此后的数年里,应661委员会的要求,先后又有法格、鲍迪、摩尔和科廷等四位美国海军中将或上将以多国海上拦截部队协调员的身份向661委员会通报情况,寻求委员会的进一步合作和支持。

根据美国人自己提供的统计数字,在这支部队活跃的十年里,它的军舰不间断地在红海和波斯湾的海上游弋,对过往商船和可疑船只进行了30,000多次盘查,其中登船检查10,000余次,约1,000余艘商船因所运载货物可疑或手续不全被勒令返航,或被押送至附近其他国家的港口接受处理。

应该说,多国海上拦截部队对遏制伊拉克的走私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费心编制的拦截大网也不是没有漏洞。再精明的猫也不可能把狡猾的老鼠赶尽杀绝,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伊拉克以及其他国家的一些石油走私船在风云诡秘的波斯湾与海上拦截部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利用熟悉海上环境的优势,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利用船体小不易被发现的特点,频频出没在公海与沿岸国领海之间。当附近海域没有美舰活动时,这些小船便大摇大摆地行驶在公海上,一旦发现美舰,便会迅速躲进沿岸国漫长的领海里,让只能在公海上执行任务的美国舰队眼巴巴地望海兴叹,鞭长莫及。美国和英国曾多次指责波斯湾和红海一些沿岸国家为走私船只提供方便,但当事国往往要么装聋作哑,对美方指责不予置理,要么回答说美方情报有误,其指责并不属实。偶尔,这些国家也会做做样子,扣押一两艘走私船进行一番调查,但海上走私活动仍在继续。这种情况让美国十分恼火,在它自己深感力不从心或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最后不得不无奈地转向制裁委员会求助,而委员会的及时干预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多国海上拦截部队与沿岸有关国家的紧张关系,使得对伊禁运更为有效。这也再次证明,美国有求于联合国才是它同意让其海军大员向联合国伊拉克制裁委员会通报情况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