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加拿大人,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教育家、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191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一个加拿大家庭。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专攻心理学,1938年获硕士学位;随后从加拿大返回中国,开始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亲历了中国农村的生活,见证了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农村的历史变革,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革命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最后留在中国,任教于原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中国培养外语人才。
我们热爱的伊莎白.柯鲁克老师是1915年在成都出生的,2013年12月15日是她98岁生日。曾经受教于她去世的爱人柯鲁克教授和她本人的几个同学:我、郑海棠和卢嘉祥一个月前就商议着怎样为她庆祝一下。
由于15日老师有其他采访活动,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起去看望她,同去的著名油画家魏楚予教授、校友办刘蓉副主任委托的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阎寒。我们带着鲜花和生日蛋糕步入了她简朴、略显狭小的居室。魏楚予教授带着他个人创作的的特殊礼物—“毛主席在陕北”的油画复制品送给老师。老师刚和她的二儿子麦克在楼下的花园里散完步,虽然年近百岁,她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热情地招呼着我们。
和往常一样,老师见到昔日的学生总要耐心询问每个人的工作和家庭情况,迈克还详细地做记录。我们三个同学一一向老师介绍了毕业后的工作情况,对柯鲁克教授和伊莎白教授的教导表示感谢。她也为我们在工作中的成绩感到骄傲。
然后,我们一起点燃了蜡烛,唱生日歌,吃蛋糕,老师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老师又领着我们到其他屋里看柯鲁克教授的幅油画像,据魏教授说,这是一位留学苏联的教授梁玉龙画的,很传神,笔法熟练。墙上挂着一幅幅发黄的黑白照片,有和八路军领导人一起照的,也有柯鲁克夫妇在窑洞前的合影,他们都穿着八路军的棉军装,朴素、臃肿的大棉袄没有遮住他们青春和阳光的笑容。
看着这些老照片,回想起这对国际友人把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中国人民,我们心中油然升起崇敬之情。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来到中国,参加农村调查,开创了革命根据地的英语教育。文化革命中,他们遭受不白之冤被关押、监禁,三个儿子都下工厂劳动。但1973年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他们平反道歉后,他们无怨无悔地又回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继续教书。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啊,令我们感动,令我们敬仰!
所以,当我把他们的事迹告诉同学和好友魏楚予后,他马上要送画给伊莎白老师,而且一定要亲自签字,并连同他的画册带来送给老师。那幅毛主席在陕北的油画是魏教授为邮电部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时发行的纪念邮票画的(两张中的一张,被评为全国最佳邮票)。伊莎白老师看了非常喜欢,还和我们在画前合影留念。
告别时,我们再次祝愿老师健康长寿,精神愉快,生活幸福!

伊莎白生日,左起:画家魏楚予,Michael.Crook,卢嘉祥,伊莎白老师,魏世安,郑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