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文苑 > 正文

从高位截瘫患者到马拉松跑者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11-16 】

义乌马拉松结束后的中午,在酒店门口,遇见了坐在轮椅上等待回家的王斌,猛然想起,在比赛起点见到过他,那时的他表情坚毅地划着

轮椅参与到赛事中。与他攀谈后,得知他的跑步故事更加令人震惊,内心由衷发起一股佩服之情。

1

体育扩大生活半径

王斌,今年38岁,1998年来到北京上学,之后一直在北京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目前在上海工作。

2005年,一场车祸造成他颈椎爆裂性骨折,进而导致下肢瘫痪,与体操运动员桑兰所受的伤病一样。

“我的这种情况属于高位截瘫,生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家人来照顾。”王斌说。

2016年,北京市残联下属的“希望之家”组织了脊髓损伤者康复训练营,为的是让他们重建生活能力,实现日常生活自理,重新回归社会。

体育运动的作用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振人们的士气,训练营让王斌接触到了划轮椅运动。

“一开始就是觉得划轮椅可以锻炼身体,以后可以自己划着轮椅去到很多地方了。先是5公里,后来是10公里,我的生活半径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了。”王斌说。

2

参加第一个半马

那时,王斌在北京的海淀公园和颐和园里划轮椅跑步锻炼,每次5到10公里。

后来经常看到朋友在网上晒马拉松比赛的照片,发现普通人也可以参与马拉松这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于是抱着挑战一下自己极限的想法,他报名了2017年9月举办的日照马拉松半程马拉松组比赛。

“我有一个好兄弟老姚在跑马拉松,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他的时候,我俩一拍即合,他就带着我去跑日照马拉松了。第一次跑的感觉很好,跑了3小时5分,由于平时不会跑这么远的距离,所以完赛后很兴奋,非常有成就感。”王斌说。

2017年日照马拉松王斌与老姚合影

“我与其他轮椅跑者有所不同,我属于颈段脊髓损伤,俗称是四肢瘫,我的手没有抓握能力,我的肱三头肌肌力只有三级多一点(注:笔者请教过医生,这个等级可以理解为胳膊可以自由活动,但稍加遇到外力就不能自由活动。),而且腰部使不上劲儿,我只能用手掌蹭着轮圈往前划,很难提高我的速度。

我认为我跑步不是为了拿名次,而是在给自己一个挑战,给自己一个目标,不管速度如何,只要能够坚持下来,跑完21公里或者42公里,就证明自己很棒了,如果能跑出更快的速度,那就更完美了。”王斌说。

3

感谢身边人的陪伴

王斌从此也入了马拉松的坑,迄今为止跑了5个全程马拉松和19个半程马拉松。在义乌马拉松前,他跑了成都马拉松(2小时40分,半马)和北京马拉松(5小时52分)。

3

感谢身边人的陪伴

王斌从此也入了马拉松的坑,迄今为止跑了5个全程马拉松和19个半程马拉松。在义乌马拉松前,他跑了成都马拉松(2小时40分,半马)和北京马拉松(5小时52分)。

“成都的半程和北马的全程之间休息了一周,状态都还可以。现在我的全马最好成绩是5小时36分,在无锡跑出来的,半马最好成绩是在扬州跑出来的2小时25分。

很感谢我家人对我的支持,他们总会来到终点欢迎我,我父亲也总会陪我去各地参赛。

也很感谢老姚和北外风语系跑团,我们平常一同锻炼,一同参加比赛,大家相互鼓励打气。”王斌说。

在这20多场比赛中,给王斌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参加的第三场比赛——连云港马拉松,那也是他唯一被关门的一场比赛。这场赛事在海边进行,比赛当天还有5-6级的大风。

王斌说:“海边的路面往一侧倾斜,所以划起来特别费劲,再加上那天是逆风,划的更吃力。

但是那时正好遇见几位素不相识的苏州悦跑团跑友,他们看到我后就一直陪着我跑,那天我划的很慢,害怕影响他们的成绩,所以就让他们先跑。

但是苏州的两个朋友一直陪在我身边到最后终点,害怕我在恶劣的天气里有什么闪失,最后我们抵达终点时比关门时间晚了十分钟。

很感谢他们,放弃自己的成绩,来和我一起跑。”

4

带动身边人跑起来

马拉松带给王斌的收获,不仅仅是身体更加强健,生活更加独立,也包括心理上的更加坚韧与强大。

“跑马经常会遇到各种情况,比如下雨刮风的天气,比如道路路面不平整,或者手部被磨出水泡。当收容车就在你后边紧跟着你的时候,脑子里会不停闪现退赛的念头。

但如果你咬牙坚持下去,在规定时间内跑完,你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在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你会感谢不曾放弃的自己。

其实就和人生一样,虽然多有坎坷,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获得生活的回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王斌说。

王斌作为一名跑步先行者,也开始带动其他人开始跑步。

康复训练营结束后,他和伤友们成为了跑步伙伴,他们现在会一起划轮椅锻炼,会在群里打卡互相监督对方,而且王斌还会和自己有着一样情况的脊髓损伤者分享自己跑马拉松比赛的经历,鼓励他们也开始体育活动。

在这次义乌马拉松,王斌陪同他的学弟一同参赛,这是他第二次跑马拉松比赛,之前的一次是苏州金鸡湖半马,义乌这次他跑了2小时55分,比之前的3小时5分的成绩要快。

“他是我们北外风语系跑团的成员,原来体重有200斤,一开始他看着我们跑,然后慢慢开始和我们一起跑起来,现在体重已经降到了170多。

我和他一起参赛,一路上我给他的建议是,你平时跑5公里的配速是6分多7分的话,这次比赛就按照8分的配速跑,尽量不要停下来,跑的时候还要戴上髌骨带。

跑完了,他很高兴很有成就感,在自己第二场马拉松上跑进了3小时。”王斌说。

在平时,由于工作比较忙,王斌有时会选择下班绕远路回家借此锻炼一下,或者早起去外滩南京路跑一圈再去公司上班,还有一个月一到两次与北外风语系跑团一起在黄浦江滨江步道上的正式训练。

跑步的时候,王斌会用到他的“战靴”——运动生活轮椅,这是一种固定式框架结构的轮椅,比普通轮椅要更加轻便灵活一些。

“这种轮椅不能折叠,更加牢固,轮胎是防穿刺的,每次跑步前需要注意检测胎压,还有螺丝有没有松。”王斌说。

5

无障碍既有设施层面也有心理层面

在马拉松赛场,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轮椅跑者跑在我们身边。当我们看到他们身边时,很多人不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敬佩他们发起更加艰难的挑战。还有的人会主动推一把轮椅选手来帮助他们跑上一段。

“很感谢这些鼓励我比赛的人,他们在赛道上会朝着我喊加油,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他们推之前需要征求一下轮椅跑者的意见。

首先,我认为马拉松是挑战自己的一个过程,如果遇见困难就让人帮助,会失去很多意义。更重要的是,每名轮椅跑者的境况是不同的,比如我是胸部以下没有感觉,如果推我的肩膀的话,我会直接倒下,在有人猛的一推的情况下,轮椅跑者很容易失去重心。

所以我的建议如果是帮助轮椅跑者推一下的话,需要先征求一下对方的意见。”王斌说。

对于马拉松比赛,王斌认为,一是现在起终点的无障碍设施还有待完善,一些赛事有很多有台阶的地方影响了轮椅跑者的通行,二是,目前很多赛事没有配置无障碍卫生间。

根据《国际田联标牌路跑赛事2020 规则》显示,如果赛事是白金标赛事,“在起跑点的可移动卫生间与运动员的配比不能超过 1:62。如果有轮椅或手摇自行车比赛,40 个可移动卫生间中应至少有一个残障人士专用的卫生间。”

而且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相关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先推进下列机构、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改造:……(三)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单位的公共服务场所;”

笔者认为,其实赛事不是白金赛事的话,也应该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以方便越来越多的残疾跑者参与到比赛中。

王斌希望通过参加马拉松比赛来带动更多的残障人士走出家门,融入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

同时,也是想让社会大众以更加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和接纳残障人士,并且推动社会的无障碍建设。

“无障碍建设不单单是硬件上的,也包括精神和心理层面。”王斌说。

对于现在还没有开始跑起来的使用轮椅的残障人士,王斌表示,首先他们一定要有信心,虽然42公里看起来很长,但只要坚持锻炼,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第二点就是坚持,每个人可以先从1公里练起,慢慢提高身体的耐力,再加上上肢的力量训练就可以了;第三点要注意科学锻炼,跑前热身,跑后拉伸,避免受伤。

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想做并为之努力,最终就可以做成。

在未来,王斌对于自己成绩的期望是半马跑进2小时20分,全马跑进5小时10分。

王斌接下来会参加广州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的比赛,如果你在赛场上看到他的话,请向他这位眼神坚毅的跑者竖起大拇指,为他鼓劲,当然顺便一同跑跑聊聊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