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元月中旬,应越南通讯社邀请,我有幸作为新华社老记者代表团成员对邻邦越南进行了为期13天的友好访问。由于越方的好客、热情和周到的安排,使我们参观了许多地方。从越南首都河内到海滨城市岘港、芽庄;从山区到沿海平原;从历史文化名城顺化到中央直辖市胡志明市。所到之处,记者欣喜地看到越南改革开放之花结出丰硕成果,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热情好客,特别令人难以忘怀的是拜谒胡志明主席故居。因为这里不仅仅是一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战士、越南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和中国人民亲密战友的故居,也不仅仅是一座带有民族风情、别致的建筑物;而是在这里有关于胡主席当年同中国领导人会见的场面回忆和有越南为胡主席建住房的真实感人故事。它使你深思,给你启迪,教你如何做人,尤其是如何做人民公仆。
园林中一座简朴别致的高脚屋
初春的河内,阳光明媚,花红柳绿;而这时的北京是阳光温暖,天空爽朗。抵河内的翌日上午,越方安排代表团到主席府拜谒胡志明故居。
早餐后,我们怀着对胡主席十分景仰的心情,乘车从下榻在红河畔的范五老宾馆直奔巴亭广场。在瞻仰了雄伟的胡志明主席陵墓后,我们步行绕到陵墓后进入胡主席留念区参观。
胡志明故居位于主席府内。1954年,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后,北方恢复和平,越南党、政府和胡志明主席重返河内。市内最大、最气派的建筑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殖民统治印度支那的总督府,经过清理、修缮成为共和国的主席府。胡主席进驻主席府,不愿居住在设备齐全、富丽堂皇的大楼内,而是选择在楼右侧后原电工居住的小平房作为下榻和办公的地方,大楼只用于举行盛大仪式、国宴和会客。胡主席从1954年在小平房居住和办公一直到1958年,后移至为他在园林中盖的一座简朴、别致的岱族式高脚屋,直至逝世为止。
我们首先参观了胡主席的高脚屋。此屋是根据胡主席抗法战争时期在越北山区居住的岱族竹楼的样子建造的。高脚屋的面积约2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主要由木柱、瓦顶、竹帘构成。下层有柱无墙,中间放一张长方形木桌,四周围有十几把木椅,用作中央政治局开会地点。沿木梯登上小楼,周围是走廊,外挂竹帘,中央分为两间:一间是卧室,放了一张木床,另一间作办公室,置一张木桌和一把木椅。在走廊东南角放有一把竹躺椅,近旁放着几份书包、小打字机、文件。高脚屋旁有一池碧水,并养有非洲鲫鱼,人一击掌,鱼即游来争食。在池旁栽种一棵南方人民从敌后千里迢迢送来的奶果树。胡主席把它当作南方的象征,经常亲自浇水滋润。
图片1:胡主席的高脚屋
平时,由于园丁的打扫、修剪,高脚屋内外收拾得十分清洁、整齐。园林花木生气盎然,到处绿树成荫,芳草喷香。就是在这座别具一格的“官邸”里,胡主席曾经多次接待过中国老战友。据笔者留越时的亲自经历和原中国驻越南大使秘书、北京外语大学亚非系主任文庄教授回忆:
1960年5月9日,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一行结束了对缅甸、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访问后,乘专机离开金边到越南进行友好访问。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抵宾馆后稍作休息,随即拜会了胡主席。他们在这里品茗话旧。胡主席以十分亲切的口吻说:“你们跑了好几个国家,路上辛苦了,要好好休息一下。到了这里就是回到了自己家里。我到了中国也像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一样,大家都不要客气。”周总理也笑着说:“是的,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了。”(请参阅黄铮著《胡志明与中国》)陈毅副总理5月13日中午,在周总理在中国驻河内大使馆举行的小型的庆贺胡主席七十寿辰宴会上,即席吟诵了他为胡主席作的祝寿诗。周总理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就同阮爱国(后改名为胡志明)就是亲密战友了。
1960年8月31日,由李富春、叶剑英、廖承志组成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应邀访越,参加越南民主共和国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并出席越南劳动党(即越共前身)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访问期间,李富春伴胡主席在池边垂钓,可算是忙中偷闲。时隔一年多,叶剑英元帅又率中国军事代表团,于1961年12月15日访越,参加了越南人民军建军17周年庆祝活动,与胡主席凭栏远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李富春曾应邀在胡志明在广州举办的青年政治训练班讲课。抗日战争时期,于1938年底,胡志明以八路军军人的身份随同叶剑英同志离延安赴桂林,在八路军办事处工作。那时,他们已建立了深厚友谊。
1963年5月10日,刘少奇主席在陈毅副总理陪同下,对越进行友好访问。抵达后,刘少奇主席稍微休息一下,即前往拜会胡主席“官邸”。在这里,他们一起回顾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少奇同志曾在阮爱国在广州举办的政治训练班上讲授工人运动。
1964年,留法老战友邓小平访问河内,与胡主席在林荫下挽臂而谈。邓颖超大姐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广州便同周恩来同志在一起成为阮爱国的毕生挚友。1961年,她率领中国妇女代表团访越,胡主席陪同她在主席府园林中种下的一棵小榕树早已蔚然成荫。
另外,根据胡主席的提名邀请,中国革命著名诗人萧三1960年5月14日抵越南访问,6月1日,应约到主席府见面。当萧三抵主席府时,胡主席已在花园中等候。客人一到,胡主席立刻迎上前去,热烈拥抱,三次亲吻萧三的面颊。胡主席一边用普通话向萧三问寒问暖,一边把萧三引向池边。池中,一群热带观赏鱼正在追逐,生趣盎然。胡主席风趣地对萧三说:“看,这些便是我的财富。”在后来的交谈中,萧三将自己作的一首诗《下龙湾赋》请胡主席指正。胡主席接过诗作,随口用中国话朗诵。胡主席吟诵着,不时赞赏地点点头。后胡主席看后说,“诗中的‘水连水,山连山’两句最好改为‘山连水,水连山’,怎么样?”萧三欣然采纳了胡主席的意见。萧三是胡主席的老朋友。1922年,萧三在巴黎参加勤工俭学时就结识了胡志明,并建立了深厚友谊。同年夏天,胡志明介绍萧三等五位中国同志加入法国共产党。
胡主席选择住房以国民为本
为建上述的高脚屋,还引出胡主席同设计师和建筑工人一段发人深省的谈话。据越南著名建筑师阮文宁回忆,1958年夏初,他正在负责修缮主席府时,又接受一项为胡伯伯(越南人民对胡主席的尊称)建一所住房的任务。为此,他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样他就能够实现自参加革命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见到敬爱的胡伯伯。但他又有些局促不安,担心怎样才能建一所符合胡伯伯生活情趣、简朴的房子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师阮文宁争取在见到胡伯伯之前,通过接近胡伯伯住所的人了解他老人家的生活习惯,并建议有关单位让他去参观胡伯伯现居住的地方。
阮文宁参观的当时胡伯伯居住的房子,原是过去为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府服务的电工房。据几位有机会接近胡伯伯生活起居的人介绍,越南北方和平恢复后,党中央和政府回到河内,主席府办公厅机关搬进主席府大楼,胡伯伯放弃在大楼里一些豪华的房间而选择了一所平房作为自己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阮文宁说,胡伯伯的卧室不大(约10平方米),床上放一张凉席,“酷似干部集体宿舍的床铺;一个油漆擦亮的旧立柜,看起来也不比许多平常家庭使用的柜子强多少。”“隔壁一间做会议室,也作饭厅,约20平方米,设一张会议桌和若干椅子,无其他陈设。(据文庄同志回忆录)”胡伯伯洗浴的地方也是一个不大、装饰简易的房间,里边有瓷洗脸盆、浴盆,看起来清洁,但有小的裂纹。当他“乍然看到一只由国内生产的有点旧的牙刷时,我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激动心情,并且小声问:为什么你们不给伯伯换一支新的牙刷呢?”
引导参观的同志也许理解了“我当时的感情,所以有意解释:
“我们已向伯伯作了报告,但他吩咐:‘牙刷还能用,你们只管给我放在那里。’”
“我手里拿着牙刷,既感动又佩服。”
“进入伯伯的住所之前,我总想,在伯伯的住房里肯定有空调机、电炉、风扇、收音机等,而且,那些东西必须是新款式的。至少是国内最新款式。我认为,那是一位国家主席最低限度的生活条件。但是我错了。”
图片2:1954年至1958年胡主席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仔细地看过胡伯伯的卧室和工作的地方之后,“我产生许多感想。胡伯伯的伟大、崇高不仅通过伟大的事业表现出来,而且还通过一些像接近日常生活、十分平常的东西表现出来。对于伯伯不用任何的粉饰,因为粉饰、打扮都是多余的。这一思想帮助我描绘、设计出伯伯新住房的框架。虽然如此,我仍没有完全消除担心。我的意图是想建一座简朴的房子,但是必须保证夏天通风凉爽,冬天温暖,以保证伯伯的身体健康。然而,我仍害怕,我的设计方案如果太浪费,它会被取消。”
有一天阮文宁被胡主席召去,就盖新房子的问题,向他作具体的安排,要“根据我在越北居住的高脚屋的样子去建造。”盖房用什么木料、下层怎样、吃饭的地方、工作的地方如何安排,都作了仔细的交待。
阮文宁和施工单位利用胡主席外出河内工作期间施工,以免因盖房噪音干扰他老人家的工作。等胡主席返回河内时,高脚屋已竣工。
为了表彰建筑师阮文宁和施工单位人员,胡主席在高脚屋下层举行的联欢会上,给每人发了一枚胡主席纪念章,并表扬他们“干得这样快、好,保证了时间”,但是还指出一个缺点,让大家猜。
这时阮文宁和施工人员面面相觑,感到不安。阮文宁举手请求发言:
“启禀胡伯伯,同您吩咐的意见相比,多了一点花费。”
胡伯伯笑着说,“你说的对。”
阮文宁忙接过话说,“……我们想让胡伯伯住在这样一座更漂亮、更好的房子里。”
胡伯伯稍微眨眨眼,指着房子说:“咱们的国家还不富裕,咱们的人民还苦,尚未有足够的房子住,我住这样就很好了,你们不要为我操心。”
阮文宁听过胡伯伯的讲话后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他想,“谈及职务,胡伯伯是国家元首。说到贡献,胡伯伯是越南独立之父。那么,为什么在享受方面,胡伯伯只接受最小的部分。是因为胡伯伯任何时候都想到咱们的国家尚不富裕,我们的人民还苦,南方人民还没得到解放。胡伯伯对于人民对于国家的深厚感情消除了我们老知识分子在职业和很多思想方面的缠绕。”
越南和平恢复之初,百废待兴,胡主席只把原服务人员使用的几间旧房稍作整理即即加以利用。这充分体现胡伯伯的亲民思想,把人民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
伏罗希洛夫拜访胡志明的一则轶事
1957年,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越时,因拜访胡主席“官邸”引出一则戏剧性的轶事。
据前苏联汉学家、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即尼古拉·特罗菲莫维奇·费多连科的中文名字)回忆,“胡志明对苏联贵宾的接待简直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他把当年法国总督的豪华官邸让给我们居住,这里的构筑,从卧室到厨房都极尽奢华之能事。主人还时时来照看我们。”
有一天,伏罗希洛夫对费德林说:“我们到河内已经多天了,还没有到主席府上拜访呢。”当天费德林向胡主席提出伏罗希洛夫主席想作一次礼节性拜访。胡主席以“我们每天都见面,每天都在解决问题”,不必讲求形式为由而婉言拒绝。
费德林立即把胡主席与他的谈话结果报告给了伏罗希洛夫。伏对费德林说:“他这是客气……,你不会多动动脑筋吗?好吧,你不会说,我自己来说。”
当伏罗希洛夫同胡志明面谈时,胡主席仍然坚持己见。但是,在伏罗希洛夫主席一再坚持下,胡主席同意了。于是伏罗希洛夫拜访了越南的“总统官邸”。
费德林说,到那里一看,“唉,它简直像我们那个大公馆的门房”。胡志明主席说:“亲爱的伏罗希洛夫同志,真对不起,让你屈尊光临。我这里非常简陋:这是我的工作室,旁边那间是卧室,只能一个人住,你们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要不,直接在草席上坐,……我们不是没有凳子,主要是凳子占地方……。”
胡主席的办公室只放一张写字桌,一把椅子。桌上码放着一叠手稿和几页稿纸,纸上清楚整齐地写着几个中文字。这是胡志明的狱中诗,正准备付印。苏联已出版了他狱中诗抄的俄文版。旁边小小的卧室里“放着一张普通的四条腿的沙发,一条草席代替了被褥和床单。”
胡志明对客人说,“真不好意思,太简陋了,不过,我已习惯了,觉得挺方便的……。”
拜访后,伏罗希洛夫对费德林说:“假如这都是真的,我简直要钻地洞了……那胡志明对我们在莫斯科的生活,在克里姆林宫的生活怎么看呢,我们有官邸,有别墅……那不是罪过吗……好吧,我们今天就搬出大公馆,免得让人议论。”伏罗希洛夫苦笑了一下,接着忧心忡忡地说,“要不然,我们怎么有脸见他,怎么对自己的同志们交待。”
当伏罗希洛夫真的提出要搬出贵宾馆住时,胡志明着急地说:“你们谁都不理解我,求您千万别搬出去。”伏罗希洛夫被感动了,“他激动得老泪纵横”。 (请看新华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的周爱琦译的费德林著《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一书)
我们可以从这则轶事了解到越南人们敬爱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在和平恢复初期的真实生活情况,同时也了解到一位人民领袖的本色。
图片3:主席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