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追逐文学梦的女人——访黄慧校友

【来源: | 发布日期:2015-09-01 】

人物简介:

黄慧,我校1991届英语系校友,曾供职于经贸部海外工程总公司。1994赴美留学,就读于加州大学,现任某跨国药业公司北美金融财务主管。工作之余,她创作了《岁月在原地等我》、《别把背影留给我》、《丽人行》等书。

普通的午后,窗外是蓝天和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色圆顶。我坐在阿语楼偌大的会议室里,等着黄慧师姐的到来。思绪游荡在安静的空气里,她会是怎样的人呢?美籍华人,跨国公司北美金融财务主管,作家,有诗一般的青春,有充满激情的内心,在中年有丰盛的事业,坚定地演绎着内心的信仰……直到门被推开,“你好,我是黄慧。”亲切,简单,优雅,和我想得一样,又和我想得不一样。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黄慧师姐的话,那就是幸福——一种很优雅的幸福。师姐说,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北外人的气质,“北外人文化的环境,为我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1991年毕业于北外英语学院的师姐举了学习英语的例子,“自从毕业后就再也没专门学过英语,北外已经让英语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北外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上的改变,一种北外精神。”



百花悄然沉睡去,你竟娇媚踏春来

旧金山的地中海气候、充足的阳光和海风,让师姐拥有了小麦色的皮肤。师姐高高瘦瘦的,十分干练,透着一股独立、坚强的气质。师姐把自己比作梅花——有傲骨坚强的外表和拥有非同寻常的热情的内心,她写了一首咏梅的诗歌——

萧瑟入骨凛冽白,此季唯剩雪花开。

百花悄然沉睡去,你竟娇媚踏春来。

世人皆羡你傲骨,柔情心思谁能猜。

“因为梅花是很坚强的花,艳丽却经风霜。”师姐说道,“你看继音,体重才80磅左右,却可以自己一手拎一个35磅的箱子就上楼了。”吴继音是师姐的同学,和师姐一道前来,现在是在美国创业的企业家。和师姐一样,身上透露出一种干练优雅的气息,举止谈笑之间却又不失风趣幽默。说起当年为什么决定去美国,师姐同样幽默的说:“Because I want something else in my life”师姐说,在大学的生活很单纯也很枯燥,每天就傻傻的度过,没有很大的信息,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平凡也很美好。但毕业后不想在茫茫白雪中隐去,所以想要挺起一脊傲骨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北外的学生都有一颗不安生的心。”师姐说,“不甘心于平凡的生存,想要过不一样的生活。”

师姐的作品《丽人行》中的女主人公大抵也是这样的形象,他们是一群揣着美国梦在北美大地生根落户的现代女性,有着诗一样的青春和丰盛的中年,经营着她们的事业,家庭,爱情和生命。秦舒黎是书中师姐最中意的形象,这是一个自信、自安、懂得自给自足的女性,在二十年前告别初恋漂洋过海只身来到地球的另一端,有两个孩子和一个长期失业在家的丈夫。后来走出婚姻后成为了新泽西一家地产经纪公司的金牌经纪人,一边牧养两个孩子一边努力打造自己的生活,后来也遇到了新的爱情。书中还有林娅、米兰儿、金麦、董偲璇和廖彤等女性形象,她们的命运或曲折,或顺利,但都洋溢着不平凡的生命气息,一群浮萍般漂泊的女子用自己的坚强在大洋彼岸生了根,开了花。

这本书是师姐在四十岁时忽然花了几十个后半夜、着了魔似的写成的。“因为想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心里一直有这样一种写点什么的渴望。”到了四十岁,似乎大多数女人都已经能看清生命轨迹延伸的方向,如夏末秋初,虽阳光仍艳但花朵早已失去后劲,只待鲜艳的色彩慢慢消亡、慢慢衰老、慢慢沉睡。而忙读书、忙工作、忙出国、忙谋生、忙养娃儿一直忙到四十岁的师姐没甘心让自己的青春渐落,在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师姐实现了自己十八岁的作家梦,完成了这本书。书中的故事或多或少写入了她身边一些真实的故事,其中的情感更是串联起了她同龄人的心,她的几个大学同学发动资源帮她推动这个故事,这本书的传播也成为她们在离开校园二十年后一次共同的情感旅程。她的朋友李骥为她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与命运的欢然和解》,里面提到师姐曾说过,最让她大吃一惊的是二十年后的她竟然过着普通人一样的生活。“既然青春留不住,笑看红尘陪我老。”不知师姐是否真的甘心与命运欢然和解,是否安心与当年的挚友相约在各自的过度安然老去,但当内心的渴望一次次冲上头脑,师姐还是选择了与梦想相拥,不被命运驱逐。


世人皆羡你傲骨,柔情心思谁能猜

师姐好友的女儿要去美国求学了,师姐虽然开玩笑说只要给她一部质量卓越的Iphone和一张永远不跳账的信用卡就OK,但还是很认真得给她写了Do`s and Don’ts in the US。原以为会看到一个长长的清单,然而我看到师姐除了用第一条、第二条和第三天告诉她要智慧和冷静,掌握基本常识以外,只在最后写上了,很认真的写上“第四条到第一百条:阿姨的电话号码是6xx-xxx-xx4,我就坐在这几个数字之后,或者你到了机场,我就在一个半小时之外。任何时候需要我,我就在这里。”

师姐还告诉她要接受文化震动——不管看了多少美剧、学了多少美国文化,在到美国之前她了解的美国一定不是美国。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和生活观念上。这一条也许就是来自于师姐个人的感受吧,在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重新定位一个陌生的自己,就好像是第二次成长。“我的第二次成长是和我的女儿一起。”师姐用她学习语言作为例子,“我从女儿小学开始继续学英语,一直到现在,我对英语的学习是伴随着我女儿语言的学习一起的。”当师姐谈到女儿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师姐那冷静睿智外表下的柔情。每年的三月四月是她和女儿的”Mommy&Me”时间,师姐会陪女儿去不同的舞蹈大赛。师姐写了一篇文章叫《我的舞精灵女儿》,“我学会了改缝各式舞裙;把头发塑成苍蝇能在上面滑倒的、光泽而起伏的造型;化从惊悚到惊艳的舞台妆……”师姐说女儿的时候嘴边轻轻挂着笑,“她特别喜欢跳舞,跳芭蕾舞好像小天鹅。”

“那如果她想要在十八岁追逐她的舞蹈梦想,师姐你会支持她吗?”师姐好像突然愣了一下。十八岁的时候师姐在家人的劝说下,她放下了自己的作家梦,对师姐来说不免有些许遗憾,今天如果她的女儿想去做一个芭蕾舞家,她会支持她吗?“作为一个妈妈,我希望她能去追逐她的梦想,但我更希望她有一个安稳美好的生活。”师姐想了想,突然笑了,“大概是四十岁的人的通病吧,总希望生活这么平平静静没有波澜就好。二十岁的时候总想生活五彩斑斓每天都有新变化,现在反而害怕变化了。”师姐曾经写过她与女儿的一段对话,有一天女儿问她“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being an influential person when you were younger? I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师姐当时很受鼓舞,她说,“I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since I had you! And it is never too old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海外华人脱口秀第一人北美崔哥这么评价黄慧师姐的《丽人行》:

美和丽一般一块使,这年月,美人很多,丽人难求。

也许师姐就是这样一个丽人,率真又幽默,知性又理智,有充盈的生活和充实的灵魂,用心经营生活又不忘生命最初的渴望,赏一路风景,最终成为一道最值得人驻足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