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专注俄语教研,开启人生格局 ——访李志强校友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12-07 】

人物介绍:李志强,北外四川校友会会长,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中俄友好、和平发展委员会中方委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俄罗斯中亚东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大学985三期“南亚区域研究与国际问题研究”平台当代俄罗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研究方向为俄罗斯文学与文化,中俄文化交流等,主要为本科生及硕博生讲授《俄罗斯文学》、《俄语视听》、《文学理论》、《西方文论》等课程。

“喂,你好!请问是董同学吗?”电话那头传来李志强校友温润的声音。几句问候,让人放松下来。“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尽管问就好了。”校友爽朗地说道。由于校友在成都,这次采访只能以电话形式进行。

一、不忘初心,学习俄语几十载

“我的祖籍在山东泰安,小学时随父母到内蒙古支援建设,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时光。由于我就读的中学俄语师资力量很强,加上自己对俄语很有兴趣,便开始学习俄语。没想到这一学就伴随了我一生。”能有一份事业与志趣相投,让人坚守一生的工作,也是人生一大幸事吧。随后的高中和大学时代,由于兴趣盎然加上自己学习勤奋,李志强的俄语成绩一直很好。“我本科就读于四川大学俄语系。大二开始,除了课上学习,我还用与俄国留学生交流、看俄语的原著小说、每天听俄语新闻30到60分钟的方式帮助提升自己的俄语水平。”本科毕业后,李志强选择了留校任教。“当俄语教师不仅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把自己所学分享给学生,这带给我极大的成就感。”随后,为了系统地扩展自己的知识,李志强选择了继续在四川大学俄语系读研。之后又奔赴到黑龙江大学攻读俄语言文学博士学位,并于2006年到2008年期间,在北外做俄语言文学博士后研究。

对李志强来说,在北外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也陶冶了情操。“我在北外博士后流动站期间的合作导师是张建华教授。张教授在理论方面底蕴深厚,实践能力也非常强。他在学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我很敬佩。在我求学期间,导师帮我改论文,都是字字斟酌,十分认真。”目前我和张教授仍然有着紧密的课题合作。这段师生关系因为俄语持续到了现在,张教授细致认真的学术精神也让李志强从中习得做学问的真谛。“我在北外的时候人事处的老师对我十分关照,从生活日常到教务问题,处处帮我考虑。”人事处的老师们也把自己的工作当成责任。在北外期间,李志强看到了北外人的专注和严谨,也感受到了北外人的服务精神。

在北外短暂的求学时光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我已经有了北外情结,每隔两三天我就会上北外的官网看看有什么最新动态,每次来北京出差我会尽可能住在北外宾馆,闲暇时可以到校园走走看看。北外图书馆变化很大,现在都成了北外的文化符号,前面的池塘也为校园增添了勃勃生机,绿化也越来越让人赏心悦目了。”

二、勤恳教学,培养后辈开拓视野

从北外毕业后,李志强回到川大继续任教。在大学教育方面,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大学应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李志强2012年在美国访学期间,了解到美国的大学在学生一、二年级时会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到了三、四年级才进行专业选择。这样虽然遵从了学生的志趣,但也有其劣势:“大学前两年没有学习专业的基础知识,容易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但是美国的大学很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正是我们中国的大学所忽略的。大学除了教给学生们技能和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选择和利用这些信息,并且从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就要看我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了几十年的俄语,也听过“语言就是一个工具,算不得是一个专业”这样的说法,对此李志强有着自己的理解:“具体来说,语言专业的教学方向分为研究型和技能型。研究型侧重语言对象国的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历史方面;技能型更关注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就技能型来说,高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学术研究讲求精益求精,技能型也需要注重技艺精湛。目前我国高端翻译人才短缺,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技能教育方面更上一层楼。”

在工作之余,李志强喜欢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其实我不太会打羽毛球。2012年到美国访学,我的导师经常约我去打。一开始,我还有点担心自己打不好,扫了兴。后来在导师的鼓励下练习,我的技术才逐渐好起来,现在有时间我就会去打打球。现在想来,这就是一种’不设限’吧,不把自身的不足看成是一种阻碍,反而去弥补它,大学生也是应该如此。大学期间,不能因为自己的实践经历和能力不足就躲在象牙塔里面。可以多多利用寒暑假去实践,实习,旅行,去了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李志强也喜欢读书行路,看看文史哲类的书籍,到处旅游,增长见识。每次出去旅游时,他也会带上孩子,“现在我们的经济条件都好了起来,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更大的世界,现在有了这个条件,我想让孩子开拓视野。平时我也没有给孩子报课后培训班,就是希望他能够学会自己管理时间,自由发展。”李志强希望能培养起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联结校友,助力四川开放发展

今年4月,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校友会正式成立。李志强作为四川校友会的负责人之一,经历了整个筹建工作。“四川校友会的成立耗时较短,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筹划。”然而,我们在筹划时,也碰到了不少困难:首先,北外的四川校友分布各地,有的校友没有联系方式,有些老校友的联系方式已经失效。在北外校友办的支持下,我和四川省投促局的万怡挺校友建了一个北外校友微信群,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分工协作,各自联系到了认识的四川校友,加上学校有记录的四川校友,总共联系上了100多人。校友联系上了之后,我们就准备举办四川校友会成立仪式。但是我们选定的时间恰逢成都举办糖酒展会,当时酒店预订十分困难,还好外研社西南信息中心为四川校友会成立提供了会场。在各方的努力下,我们北外四川校友会终于在2016年3月26日下午,在成都国际家园酒店成立。当日,北外党委书记韩震、校长彭龙、党委副书记赵旻、副校长闫国华,北外校董、成都尚古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柯,来自四川各地的一百余名校友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校友会得以成立,是大家的功劳,这也是大家的校友会。“谈到四川校友会未来的发展,李志强校友明快地说道,“我们打算以成都为中心,逐渐辐射到周边的绵阳,德阳,广元去,吸纳进更多的校友。在这方面,校友会秘书长、西南信息中心戴主任做了很多工作。我们还要积极和北外校友总部联系,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达到双向沟通的效果。2016年3月27日上午,四川省与北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四川科教实力雄厚,当前正积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这与北外学科优势、人才培养方向高度契合。作为校友,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四川在为北外输送优质生源的同时,也能借助北外的人才培养优势,为自己发展开放型经济推波助澜。”

谈到最后,李志强不忘寄语北外的学子们:在学习之余,不要忽略了锻炼身体,他笑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美好的未来。在学习上,应该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不要执着沉迷于书本,要积极接纳、包容不同文化,开拓自己的视野,在北外这片沃土里成长为一个世界公民。站在人生充满无数选择的路口上,“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一个我们随时会面临的问题。所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塑造着自己的品性和未来。“祝福北外的孩子们,你们是这个时代的塑造者,希望你们能携手开拓新的辉煌篇章!”李志强的话,充满着正能量,让人奋进。

兢兢业业三十载,凝心做学问;真真切切数万句,诚恳献箴言。

七十余载,巍巍北外,世辈有才人出;勤勤恳恳,学成反哺,滋养代代学子。

采访校友的意义即在于能通过与长者对话找到一些人生的指引:努力保持自己身心的健康;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努力开拓视野;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求同存异,接纳不同文化,提升自己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