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陈卫东,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1986级校友,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智标鞋业科技创始人,将脚型大数据和智能物联与鞋类成功融合,以传统鞋业创新代言人的身份登上了微软全球科技大会。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优秀的创业者,大多需要专注——专注地学习,专注地研究,专注地生产。“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优秀的创业者,也需要创新来为他们开拓出新的天地。笔者有幸采访到了俄语系1986级的陈卫东,智标科技创始人,一位行业的扎根者,时代的弄潮儿。
“北外的大门在我身后关上了。”
陈卫东入校成绩并不突出,在采访过程中他也不断调侃“不要让学弟学妹们学我”。从重庆外国语学校毕业的他并没有获得保送的资格,高考成绩也是刚刚超过当年北外的分数线,但凭着一股敢想敢干的闯劲儿,他还是大胆地在志愿表格的第一栏填上了北外的名字。“北外的校门在我身后关上了”,陈卫东形象地说。他的在校成绩也不很突出。在问到为什么不选择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在部委或者进入媒体工作,而是选择南下创业时,他也很无奈地笑笑“不是不想去,是去不了。”
尝试,探索,不安分,这些“创业的躁动”在陈卫东在校时便展现出来。大一时参加全校的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的照片也还保留在手机中,“当时大一的学生基本上不太可能获奖,但是我比较敢尝试。”毕业后因为对分配的工作不是很满意,“连户口本都忘了拿”“到都没有去报”便南下东莞创业,再一次体现了他“敢闯敢干”的精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许正是对分配的不满,才造就了创业领域的一颗新星,北外也多了一位企业家校友。
提起母校,陈卫东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激。宿舍门口的酸奶,电教室里放的外语录像,周末的联谊派对……他都记忆犹新。当年食堂里卖的橘子味的“北冰洋”汽水甚至让他养成了一辈子吃饭喝冷饮的习惯,再回母校时也要四处找寻,重温当年的记忆。
母校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习惯,更影响了他的人生观。“母校帮我们开拓了国际化的视野,学习一种语言,就打开了另一种文化的大门。”“还有母校教育我们要专注,学习一门外语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短时间内很难学成,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积累。”“母校还给了我们跨行业的视角。学习外语,了解另外一种文化并与母语文化比较,那像英语学院的同学还学二外三外,就可以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了。”
“沉潜下来,了解行业,了解社会。”
离开北外,南下东莞之后,陈卫东从基层做起,尝试过做销售员、广告公司、装修等不同的行业职业,但都觉得都不满意。“建议创业时从打工开始,先沉潜下来,了解这个行业,了解这个社会。”在创立智标科技之前,他已经创业过两次。2004年,在与一位冰岛籍鞋业前辈进行深入的交流后,他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然而,也正是冰岛合伙人的资金枯竭使公司被迫转让。
虽然并没有能看到公司一步步成长,壮大,这次创业还是让他收获满满。首先是有了对这个即将进军的这个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在和冰岛合伙人的深入交谈中,陈卫东感觉到“未来十年之后中国鞋业也会同其他国家一样——由人力密集型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更重要的是,他和冰岛人一起飞赴意大利学习,并和引进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鞋类自动化中底技术。
“学习外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培养国际化的视野,更容易接受新的东西。”在向鞋类标准化的鼻祖——意大利PLASTAK公司学习后,他成功地将高端但很难普及的技术引入,消化,国产化,并将中国的生产优势与之结合。经历过这次洗礼,陈卫东再也不是那个只有语言技能,没有专业知识的毕业生了,他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0年,他和国内最大的女鞋生产企业华标集团合作建立了致力于鞋类标准化的华标科技,担任总经理和小股东,但不久还是选择了离开。
顺势而为,独领风骚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东南地区劳动力价格节节攀升。在号称世界鞋业制造基地的东莞,3000多家鞋企,有三分之一勉强运转,三分之一生存艰难,只通过降低成本,努力维持运营。
同样是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对劳动力价格的节节攀升和订单的逐年缩减,有人选择消极应对,固步自封,有人却激流勇进,迎难而上。站在智能时代的高度,创新浪潮的前端,陈卫东却创造了奇迹——大力推广创新技术改变中国鞋业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关专利的布局,成为技术世界领先,,具备完善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智能鞋第一家,目前,该公司还启动了美国、和欧洲,东南亚(未来鞋类生产基地)的专利申请和保护工作。
陈卫东为什么要选择制鞋这个传统行业,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虽然是传统行业,独具慧眼的陈卫东却从中发现了无限潜力。首先,鞋业需求量巨大。所有人都要穿鞋。衣食住行,鞋被包括在其中两个方面,它和“行”有关,同时也是“衣”的一部分。
然而按照标准的尺码来制造销售,大号鞋就是大号鞋,小号鞋就是小号鞋,按照模板复制千篇一律的产品的传统制鞋业也确实需要反思,为什么平时在电商上买鞋,看到样式,价格,材质都喜欢,却仍然有退货的现象。如果退货的话,那一般就是穿上去不合适了。以前挑鞋只有试,但世界上有这么多好鞋,哪能一个一个试呢?同样是36码的脚,你的脚和别人的脚不一定一样。你的脚背,脚弓,平足和别人不一样。在智能化和标准化的视角下,传统鞋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有谁收集过脚型大数据吗?没有。没有人做,那就是我们的机会。”
提到“智标”,陈卫东充满了自豪。“智代表智能化,标代表标准化。我在创立这个企业的时候就知道这是大势所趋。”
现在标准化,智能化已成为世界潮流,大数据也成为搜索榜上的热词。智标也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创造了“连续三年产值翻番,客户增倍,品质和服务在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奇迹,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供货商,也成为了“广东省2016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 “北外校友创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世界领先的。”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拥有国际化视野、整合不同行业的能力、专注的精神和专业的知识、创业者的勇气和魄力,陈卫东带领智标科技在传统行业创出了一片新天地。陈卫东也作为“传统行业创新代言人”参加了微软全球科技大会。
没有领先的理念,很难有领先的企业。没有高于物质的情怀,又很难有领先的理念。陈卫东有着颠覆行业的雄心。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有人说,和工人只要谈钱,不要谈理想,我不是很赞同。”他甚至和工人分享了他的“五年规划。”“我们是有战略的企业,我们不止打一个两个的战斗,还我们有了统一的规划和战略,我们就能赢得整场战役。”他认为在三五年内不赚钱,而是将市场,客户,品牌都做好,完善整个体系,这比急于在一两年内扩大生产要好。品质、服务、创新、安全,是这个年轻企业的四大核心。智能化和标准化,则是这个年轻企业的两把利剑。“我从来不请客户吃饭,也不给回扣,但他们还是将单子往我们这儿塞。这就是战略和品牌的力量。”
陈卫东对企业文化也有着独特的理解,他非常重视基层员工,努力团结员工,构建像家庭一样的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老板位于顶层,员工位于底层的“金字塔”结构,陈卫东独创出老板位于底层,员工位于顶层的“倒金字塔”结构。“我的工作是服务副总,各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是服务各一线干部,一线干部的工作是为了服务一线员工,员工则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我们智标不搞特权,我没有办公室。我们利润有了增加,首先给一线员工加工资,万一企业运转困难,也首先保证一线员工的工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创客俱欢颜。”陈卫东也对创业环境有着新的期待。“以前我们代工一个产品,代工费只有1美元,但品牌的授权费却高达8美元。”“中国制造2025”应该是创造性的地制造,而不是传统的代工(OEM)制造。印度的工人工资大概是每人每月800元,而现在中国的工人工资加上社保食宿每人每月至少5000。我们拼价格是拼不过他们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赚那8美元,将那1美元的代工给印度,东南亚人做呢?“我们要做技术,做品牌,在制造中创造,在创造中制造。”他也建议能给创新企业更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银行的贷款条件适当放宽才能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寄语母校,展望未来
当问到对打算创业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陈卫东表示首先要三思而后行。创业艰难,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百分之九十的创业最后都是失败,即使是最后成功的人也大多曾经历过数次失败的洗礼。”“如果没有相似的经历可能很难体会到那种绝望,那种九死一生,有的时候甚至会和妻子在晚上抱着哭。”如果真的抱定了创业的决心,还需要资金和资源。另外就是从学习开始,从打工开始,脚踏实地。还需要转换角度看问题,找到市场的痛点。“如果没有种过庄稼,你说你要发明水稻,比种地的还要厉害,这怎么可能呢?”“如果设计一辆车,连车间都没去过,又如何能设计,所以从事一个行业,先要沉下来学习,学习一些专业的制鞋知识,有一些专业上的积淀。”陈卫东对母校的建设充满了热忱。他建议校友交流中心能进一步促进校友之间,校友和在校生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