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做优秀的普通人——访刘云浩校友

【来源: | 发布日期:2021-11-30 】

人物简介:

刘云浩,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199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工学硕士、博士。曾任信息产业部邮政电子办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系研究生部主任;清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特别研究员,教育部信息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可信网络与系统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2011年,入选国家首批青千、国家杰青、长江学者。2014年11月,入选IEEE Fellow;2015年12月,入选ACM Fellow。

17年夏天,青塔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一箭三雕,一年拿下青千、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的刘云浩,到底有多牛》。这么多耀眼的光环,刘云浩何许人也?百度显示:刘云浩,ACM Fellow,IEEE Fellow,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还是北外高翻学院95级的校友。

12月的一个清晨,笔者一行来到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透过二楼会议室的窗户,看到一位男士小跑进入楼内,他有着运动员般的挺拔和矫健的身姿,很快,门外响起爽朗热情的声音“抱歉抱歉,晚了晚了!”刘云浩推门而入,笑着迎面走来。只见他面容清秀,头发略显花白,身着牛仔裤、深色衬衣,外加薄款羽绒服,很是利落。

采访的地点定在刘云浩的办公室。办公室非常简朴,两张老式办公桌,两台电脑,一排书柜,一组布沙发。要说有什么特殊的物件,就是在门背后的三角地带置了个多层鞋架,摆放了很多双运动鞋。看到我们眼里的惊讶,不等发问,刘云浩就讲起了他与排球的故事。小时候,刘云浩身体比较弱,没想过要参加什么运动项目。上了中学,学校新成立了排球队,教练看他个子高,就把他招了进去。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个爱好一直陪伴他到现在。他在清华大学读本科时获得过两次北京市排球甲级联赛冠军,研究生时期,又带领北外男排获得了北京市乙级联赛冠军。在他关于北外的记忆中,排球占据很多分量。聊起当时任男排教练的南征老师,他笑着说,夺得联赛冠军后大家一起聚会,南老师酒过三巡之后,一直在重复:“今天是人生的顶点啊!”聊起这些,刘云浩的眼神仿佛穿越了20年,充满了追忆往昔的快乐。

刘云浩是个重感情的人。他10月份刚回北外看望了读书时的班主任万里老师。“万老师退休有年头了,他人特别好,做饭特别好吃!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去他家蹭饭。”他边说边给我们看他与万老师的合照。照片中,万老师和蔼可亲,刘云浩虔诚恭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刘云浩提起在北外时的一位名师——庄绎传老师。庄老师曾对他说:“你可以说是我最聪明的学生,不过,你在我这里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就要毕业了。”刘云浩很诚恳,“我是从清华自动化系考到北外的,与本科就是外语专业的同学相比,词汇量和听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各门课都能取得相对过得去的成绩,但英文原文阅读量上短板明显,庄老师是可以翻译邓小平选集的大翻译家,其实我当时的水平根本达不到让他深入指导的程度。”

刘云浩本科在清华就读于自动化系,研究生却考入北外的高级翻译学院。这样的专业跨度与选择在我们眼里看来难免有些“离经叛道”。关于大学毕业后的人生选择,他说起当时面临的境况。1995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他获得了保研资格,但是分配到不太擅长的电子学方向,而他更喜欢编程和软件方向。这时刚好得知,这一年北外与清华等高校联手培养兼具理工科与英语学科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清华大学非语言专业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北外高级翻译学院的选拔。刘云浩在北理工附中读书时的英语老师就来自北外,老师教得好,自己又爱学,打下了很好的英语基础。他读大学时又因为备考GRE,英语一直在学,水平还不错,因此最终得以顺利通过选拔考试。刘云浩回忆,当时班里有40多个人,其中有12人本科背景是理工科专业,其他同学基本来自北外、北大、上外等学校的英语专业。

“在北外对我来说就是三件事:把课上好、打排球,再就是继续经营在大学本科时创办的计算机公司。”他如是总结道。

谈到在大学时便创办公司这一大胆的举动,刘云浩认为当时的公司创办成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九十年代初,网络刚刚兴起时,由于自己会配置互联网和企业网,在高保障的售后服务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关村当时有很多“拼缝公司”,只将进货的零件组装后出售,而刘云浩的技术优势为他们争得了稳定的客户群,公司在1997年左右已经可以做到年2000万销售总额。然而,刘云浩仍然在众多的不解和反对的声音中选择了将公司脱手。“营业额虽然听上去惊人,但净利润并不多,这个公司只能算‘高级拼缝公司’,核心上并不算靠技术,更多的是靠综合销售能力,所以我决定在找到核心竞争力之前先放弃。”刘云浩对于当时创业的分析一针见血,其客观冷静的分析令人叹服。面对已经相当可观的收入还可以保持沉稳的心态,果断地放弃既得的利益,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针对大学生创业,刘云浩更是真挚地向我们讲授了他的人生经验与肺腑之言。“现在很多学生有一个idea就想着创业。这个idea有没有独创性呢?由于视野的局限可能未必能判断。我大学的创业经历有很大偶然性。虽然我们看到的创业成功的人好像大有人在,却其实只是一大批人中的寥寥几个,而在校生更是成功的少之又少。”在他看来,创业并不急于一时,可以等到毕业之后再创业,利用大学里的时间打好基础,学好知识才是重中之重。

被问及怎样看待人生中的一次次转折与改变,刘云浩说:“并不是每一次改变都能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每一次的改变也都不是提前可以规划好的,但是决心总是要自己下。”这一心态在他之后的选择中也不难窥出一二。北外毕业后,英文水平好又懂技术的刘云浩放弃当时收入可观的公司,来到国家邮电部中国电信的国际合作司工作,不到30岁就担任邮政电子办副主任一职,彼时却又选择了辞职去美国读书。对此,刘云浩给出的理由是“对纯粹的行政管理没兴趣”、“想要做一些与科学和技术更相关的工作”。不过,能够在短短几周复习后取得不错的托福与GRE分数,相当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在北外两年的学习。

提到“物联网”、“群智感知计算”、“无源感知网络”、“非传感器感知”,这些普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网络热门词,你会想到什么呢?在国内最早正式定义这些概念的正是刘云浩。刘云浩的一句“万物相连万物生”,诠释了物联网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意义。

刘云浩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绩,获得过很多荣誉,如ACM Fellow、IEEE Fellow。前者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颁给计算机相关领域有杰出贡献之人,后者是IEEE(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院士,当选者基本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然而,站在陈列着众多荣誉、奖杯的书柜前,刘云浩说他最看重的荣誉是由学生评选出的清华大学Teaching Award和“良师益友”的称号。他始终认为,作为一个老师,最为看重的必须是教学,因此作为一个授人知识的师者的身份所获得的优秀教师荣誉,最珍贵。

刘云浩在学生时代就出版过一本小说,通过对他阅读这一兴趣的追根溯源,我们得知了他幼时一次因祸得福的经历。我国在80年代初曾经流行过黄疸型肝炎(甲型肝炎),那时我国医学技术不够发达,防护措施不够周全,小学三年级的刘云浩也被感染了。虽然甲肝治愈并不难,但其流行引起的恐慌不亚于大家所熟知的2003年非典。小刘云浩被隔离在家中两三平方米之内近一年之久。家里当时条件有限,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甚至没有录音机,这一年无疑是孤独难熬的。正是需要玩伴的年纪却被裹挟在小小的一方天地中,缓解他的寂寞,陪伴他度过那一段时间的伙伴,是他无意中在床下发现的几大箱古旧的书籍。这一箱旧书中有九岁的孩子原本不会涉猎的艰深的古文书籍与外国经典文学,如《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一千零一夜》、《封神演义》与《亚瑟王之死》等等。这一箱“机缘巧合”的书籍开启了他的阅读之旅,奠定了刘云浩扎实的语文功底,沉淀下许多之于他不可磨灭的人生印记。关于这一段时间发生的趣事,他讲起当初,大家都以为英文课本上“渔夫与魔鬼”这篇文章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他在看过的书中了解到这只是改编自一个漫长故事的开头。在老师点名让他回答“你觉得你要是渔夫会怎么做”时,他在课堂上为老师和同学们讲述了半节课“渔夫与魔鬼”这个故事接下来的情节:原来渔夫最终并没有把装着魔鬼的瓶子扔回海里!当时的他甚至掌握了许多任教老师都鲜有了解的知识,对于课本上摘选的文章几乎都看过全文甚至全集,开阔的知识面与阅读的深度都让他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浩瀚如烟的书籍中,刘云浩为笔者介绍了几本他当年特别喜爱的书—《侠隐记》、《小侠艾虎》、《蜀山剑侠传》等等。访谈中,他知识面之广,思考问题之深都无不反映出常年大量的阅读带给他的影响。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刘云浩反复提及的也正是“阅读”,并且是读原著而不是别人的摘要。此外他还强调了要加强心态教育与见识教育。通过阅读、外出实践开阔眼界,见识更多的人和事物,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知识为自己所用,便是所谓的“见识”方面的教育。“不要轻易认为自己碰到了独一无二的困难,你所经历过的,很可能历史中的很多人也经历过类似的。”他的这番话令笔者感受颇深,细思之下不由觉得正是如此。刘云浩还强调了心态教育,即失败教育。这一点是针对许多现在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挫折与失败这一现状提出的。“大城市的孩子尤其如此,他们缺乏艰难困苦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相对比较优裕,所以一旦经历意外打击,往往会调整不好心态。”心态教育与见识教育,刘云浩所指出的恰恰是我们当代学生所需要注意却也经常忽略的问题,如果能有意识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接受教育,想必一定受益颇多。

一个多小时,刘云浩坐在对面侃侃而谈。笔者半开玩笑地说:“您人生的每一次转折看上去都像个急转弯,仿佛都在否定之前的规划。”他哈哈大笑:“每一次转折看上去毫无关联,但是每向前踏一步,跟过去的经历都是不能分离的。就好比没有清华本科的理工背景,就可能未必有机会到北外高翻,没有在北外学到的基础,在邮电部崭露头角需要的时间可能就要更长一些,邮电部的工作经历,让我能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学习、审视整个电信网、互联网的发展,这对我现在的科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刘云浩一直说,他的经历只是比别人多一些尝试,而每一次尝试又做得比较认真而已。“咱们的目标,就是做个优秀的普通人!”送笔者出门的时候,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