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丹心热血效中华——访联合国行政预算咨询委员会委员张万海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3-01 】

人物简介:张万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1971级校友,前驻格林纳达大使,现任联合国行政预算咨询委员会委员。

2012年9月22日,是北外一年一度的校友返校日。在这个凉风习习、阳光明媚的金秋之日,笔者有幸于阿语楼阳光房采访了前中国驻格林纳达大使、联合国行政预算咨询委员会委员、北外校友张万海。张万海校友虽然位高权重,但却平易近人。一个多小时的访谈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师恩谆谆念深深

在张大使眼里,北外是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地方。他满怀深情地回忆道:“这里有兢兢业业的老师,也有勤奋刻苦的同学,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他认为,在三年半北外学习生活中,对自己学业发展与人格塑造影响最深的还是恩师们。“前几个月,我阅读了王立礼老师回忆北外英语系名师的一系列文章,并与她取得了联系”。他告诉笔者,“王立礼老师当时是我们的辅导员,她笔下的学界泰斗当时也大多是我的老师。”提到自己的恩师们时,张万海大使的情绪变得愈发高昂起来。他向笔者介绍道:“王立礼老师在回忆系列博文中的第一篇里提到的张汉熙老师,是中印混血儿也是海外华侨。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伊莎白与柯鲁克也是我的老师,他们自我要求严格又与学生打成一片。还有张道真老师、吴青老师、陈琳老师等,都对我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北外的老师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这给学生时代的张万海大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张大使在未来人生道路上严于律己、踏实勤奋。

二.好学问自墨香来

提罢恩师,张万海大使又向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他回忆道:“当年我们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现成的课本,教材都是老师自编的。老师会将学习资料一课一课都油印给我们。”谈及此段经历,他感慨良多:“一九八二年我到美国去进修,我的老师还叮嘱我带些学习资料回来,文字的、录音的,最好是有影像的。当年北外同意在校开办联合国译训班,培养口译和笔译人才,也有引进联合国先进的录音设备与影像设备之意。”时代巨轮滚滚向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由八十年代初张万海到美国时个人电脑的萌芽到今日互联网遍及千家万户。学习资源变得更为丰富、知识获取也更为便捷。张万海大使告诉笔者:“过去是北外从外面引进各种学习材料和设备,但是前几日我从新闻上看到北外向平壤外国语大学赠送学习设备,说明北外的学习设备已经越来越先进了。”

尽管学习条件艰苦、学习设备简陋,但是张万海大使仍然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他说:“北外老师的语言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水平非常高。我们使用的教材虽是老师自编教材,其中的内容也大多与当时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环境相关,但是教材的文法和教师的语音却十分地道。我们当时非常注重口语,对发音、吐气等的训练十分严格,每天我们都要花大量时间做口型练习。”张大使还提到了一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我当年的同学张业遂,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驻美国大使,他是湖北人,刚入学的时候,他的口音不好,尤其发不好英语中的/θ/音。但是经过两到三个月的刻苦发音练习后,他良好的发音基础便打下了。”北外对学生的高标准高要求在学生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张大使说:“我在联合国工作多年,每当听到一个中国人说英文,我基本就能判断他是不是从北外毕业的。而我到美国攻读国际政治硕士学位时,我的英语水平也比同去的国内其他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水平高。”

在北外水土的滋养下,张大使度过了人生中一段充实、宝贵、美好的时光,在墨香中敦实了学问,为日后走上国际舞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格林纳达风物好

从北外毕业后,张大使便进入了外交部工作。从一九七五年至今已有三十七个春夏秋冬。按他的话来说,就是“干了一辈子外交”。从一九八五年开始,他与联合国结下不解之缘。然而,从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〇年,他也有在格林纳达任大使的双边外交的经历。

张万海大使向笔者简要介绍了他曾任大使的格林纳达:“格林纳达是加勒比海国家,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岛国,地处热带,风光秀美,有山有水有沙滩。国内人口只有十几万,而海外侨民有五十到六十万。由于岛上农业与工业皆不发达,污染小,人均寿命长,就连欧洲的瑞士也比不上这里。这是一座物产丰饶的小岛。世界上只有两个地方出产‘浑身是宝’的肉豆蔻,格林纳达便是其中之一。”格林纳达面积小,人口少,人均GDP虽达六千美元,但是综合国力不强。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较弱,在经历了二〇〇四年与二〇〇五年两场飓风后,它的经济迟迟难以完全复苏。

从张大使的叙述中笔者了解到,二〇〇五年中国与格林纳达复交后,格林纳达与中国关系良好。格明确表示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并与我积极发展关系。格政府认为,中格关系是格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高层领导人更是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两国保持密切交往,高层互访不断,政治互信加深。我在格林纳达的经济技术援助稳步开展,成绩显著。在国际事务上,格林纳达亦积极与我进行合作。展望两国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张大使介绍到,这里民风淳朴,人们的等级观念不强。无论是总理还是部长,都经常和百姓一道在海滩上散步,有许多人也会和他们拉家常。张大使笑着说:“在格林纳达,恐怕没有人不认识中国大使。”

四.联合国里展风采

现在张万海大使在联合国行政预算咨询委员会担任委员。联合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机构,所需经费都是天文数字。张大使告诉我们,每年联合国正常预算达26亿美元之巨。关于联合国经费的预算制定及使用,都有一系列的制度与规定。联合国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由专家组成,负责审议联合国秘书长涉及财政、行政以及人员方面的报告。有关报告必需经过咨委会的审议才能到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讨论。咨委会的意见至关重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议都会被会员国都接纳”。

张大使告诉记者:“咨委会级别高任务重。”级别高是说,委员在联合国中的级别与助理秘书长相当。他用实例说明了委员会的重要性:“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的安保检查十分严格。一般的与会人员需配有效证件经安检后才能进入大会的会场。而我使用在联合国咨委会身份的牌子便能被保安免检放行。”而提到任务重,张大使告诉我们,目前除联合国的正常预算外,还有独立于正常预算之外的维和经费,每年高达70多亿美元,仅联合国在达尔富尔的一个特派团的一年预算就达17亿美元。咨委会每年有九个月的会议,审议这样庞大的经费,委员们的责任与压力都十分大。

提到咨委会委员的竞选,张大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流程与自己的当选故事:“委员会里共有十六名委员,竞选非常激烈。每名委员任期三年,每年轮选一部分。每名候选人由国家推荐,名单一般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提交。选举时,每个会员国都有投票权,最后票数多者当选。我从1986年到1999年一直直接参与联合国预算工作,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也工作过四年,工作经验还算是比较丰富的。种种有利因素的集合使得我最终当选为2010年联合国行政与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委员。”在张大使眼中,竞选成功除个人因素外,更重要的有两点:第一,我国综合国力强大,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第二,外交部和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到位。

谈及这份工作,张大使说:“无论如何我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要保证联合国有足够的经费,也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避免浪费。目前联合国仍存在经费使用效率低的现象,我们目前也正在提出精简节约建议,联合国改进的余地还是非常大的。”朴实的话语已将“责任”二字的含义全面表达。

五.寄语学子创未来

从事了一辈子外交事业的张大使对外交事业充满了感情,他说:“外交事业神圣、光荣而艰苦。”对于有志于从事外交的同学,张大使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张大使向我们介绍了外交部四大纪律。政治纪律要求外交官忠于祖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组织纪律要求外交官严格遵守“下级服从上级”,树立全局观念。保密纪律要求外交官树立明确的“内外有别”观念,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财务纪律要求外交官明确财务收支、严格管理财务。经手的都是国家的钱,必须把每一分钱用好。

第二,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官需要拥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储备。但是也不能天马行空,必须脚踏实地,精专相结合。

第三,要有为祖国的外交事业献身的精神。张大使说:“外交官常年驻外,家里头照顾不到,夫妇分居两地、父母难以赡养、孩子难以教育。”大使夫人告诉记者:“这种苦,语言难以形容。”驻外生活枯燥乏味、工作压力大。张大使提到1995年自己在联合国工作时,给前来参加会议的江泽民主席担任联络员。在四天的时间里仅仅睡了八个小时。“我们的工作不能出一丝差错,工作压力事小,国家事大。”献身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关键所在。

采访的最后,张大使寄语北外学子:“好好学习,为国家服务。”老一辈北外人的精神,将激励后来者不断开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