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少林,1980年至1987年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获硕士学位。后获得加拿大约克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曾担任摩托罗拉大学亚太区总监,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索尼爱立信(中国)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现任畅游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
因为自己一个偶然的想法,他成为上世纪80年代少有的精英大学生;而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选择了征途异国他乡;6年漂泊后,经过朋友偶然的介绍回国进入当时发展得蒸蒸日上的摩托罗拉工作;一个偶然的尝试,成就了自己在人力资源领域的质的飞跃。现在这个历经职场磨砺的“老人”,依旧凭借着自己的直率、刚性创造着一个“神话”--“TELL ME WHAT YOU WANT and I WILL MAKE IT HAPPEN”。他就是现任畅游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裁——张少林。他喜欢用“偶然”总结自己传奇一般的人生,可是我们都知道,偶然背后是绝非偶然的付出与努力。
从“野蛮人”到文明人
在北外读书生活了7年的张少林回忆说“那7年,是我人生中很大的一个经历。当时我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几年了,看到同龄的人都去考大学了,我也想试一试,所以就准备考了。”他白天学习复习资料,晚上拿在校高中生的课本复习,15天之后进入了高考考场,却没想到一下子被北外录取,他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改变。“那时候上大学可是个稀罕事,老师都很敬业,同学们都想方设法地学好英语,天天泡图书馆。”聊起看书的事,张少林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对知识无比渴求的时代,“学校当时提供了一个很系统的学习体验,当时绝对是如饥似渴,读了无数的书,什么书都看,有时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读书的好习惯在日后张少林的职业发展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书为他打开了眼界。即使时至今日,工作如此繁忙,张少林的办公室里还堆放着一橱子中英文经典图书。他说书让他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张少林回忆自己在北外最大的收获是,这样一个素质教育氛围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文明人”。从前在社会上养成的“不说脏字不成句”的坏习惯,在这里被摒弃了,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最大的改变。7年的时间,张少林在北外度过了人生中最异彩纷呈的时光。7年里,他曾担任学生会主席,又建立了北外首届研究生会;7年里,他阅书无数,在最好的年华汲取了最充足的养分;7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学好英语,日后用作强有力的工具为自己赢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现在看,如果当时不考大学,生活轨迹就完全不一样了,走到不一样的世界里去了”张少林如是说。
从学术人到职业人
读完研究生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的张少林发现周围的人都纷纷出国了,这又让他偶然想到自己说不定也可以,就在这种“偶然”的驱使下,他用在北外打下的英语底子简单准备了托福考试,又“一试成功”地申请到了加拿大约克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出国,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在国外的日子对于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有很大的帮助。”虽然反应很快但绝不轻易下结论的张少林说那是在国外的学习中学到的,“我的论文题目与社会运动有关,导师在我论文没有头绪的时候启发我说,任何社会冲突都是社会中的一些东西发生了变化,一些东西没发生变化,而它们之间有联系,所以发生变化的和没发生变化的东西会产生社会矛盾或者冲突,然后矛盾通过社会运动的形式爆发。这个解释让我豁然开朗。”张少林说这使他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会寻找关联。
在学术氛围极其浓厚的约克大学,张少林变成了一个纯正的“学术人”。但他的生活也不仅仅是学习,做过保安、当过清洁工、在超市打过下手的他说当时虽然辛苦却生活得很快乐。后来由于写论文的缘故,张少林在加拿大“不紧不慢”地过了7年。直到一次通过一个先期回国的同学的“偶然”介绍,进入了当时正好寻找社会学博士的著名企业摩托罗拉工作,按张少林的话说,是摩托罗拉让他成为了一个职业人。作为一个当时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外资企业,外国氛围浓重又定位在中国的摩托罗拉成为了当时“海归”张少林最好的过渡阶段,这一过渡就过渡了6年。6年里,不惜力气培养人才的摩托罗拉给张少林提供了一个宽松发展的机会和平台,让他接受到了最正规最全面的职业经理人培训,教给了他职业化技能。“摩托罗拉是一个真正的职场,和国有企业完全不一样。在国有企业别人要你干什么你干什么,而在这里是你要干什么。”张少林说,“我又回归到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状态。我当时经常参加培训,到各地轮岗,眼界打开了。在这里,体制很好,什么都为你准备好了。你有能力就能发挥出来,对我来说真的帮助很大。”
在摩托罗拉的第六年,他又一次偶然接到了全新的挑战 ——进入一个老国企做HR(人力资源管理)。当时已经在摩托罗拉做到高级经理的张少林对自己说“你在摩托罗拉混的好是它体制好,你要是真厉害就去国企试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混好了就是真牛,混不好就踏踏实实找个工作了此一生吧。”怀着这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气,张少林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发展得很好的摩托罗拉,来到了当时一片混沌的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而这段经历在张少林看来给他带来了管理层面的质的改变。
老板给了张少林极大的空间进行改革。2年里,硬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张少林改变了华晨金杯的企业文化:由松散到规范、由杂乱到井井有条;一手创立了全新的企业规章制度;逐步调整了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当时真的就我一个人负责,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去想去准备去计划,怎么和老板沟通、怎么落实指令、怎么培养人才,真的是把我所有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了。”张少林回忆说。在华晨金杯什么事都自己操办的经历,使他直率、开放的性格彰显得尤为突出,也成为他日后在职场发展的一大特点。
再回到摩托罗拉工作一年多后,与其氛围有些格格不入的张少林来到了索爱做人力资源副总裁。他任职的这段时间,公司由500多人发展到1800人,三倍增长却井井有条地发展。4年半里,他的英国老板很少来中国,因为来了也没什么事做。他自豪地笑说“Every thing is ok.(什么事都没有)”
从职场人到“游戏人”
而后,凭借着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极其丰富的经验和市场游动能力,张少林来到了发展空间更大、工作环境更自由的畅游公司。在人力资源领域已经游刃有余的他来到公司最先进行人才培养项目,目标直指管理文化。项目进行了6个月,“参与项目的员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少林这样总结他和团队的工作成果。他通过对人才和领导人所必备的素质,即很高的情商、善于沟通的能力、知道如何实施战略计划、财务知识,建成了一个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培训、项目、反馈、分享是体系的核心架构,张少林将所有人才培养的方法都尝试用到极致,用足,切实跟进每个人的发展。“项目组5个人随时随地督查参加项目培训的成员。分享的时候,会有人跟着看看有没有分享、分享的内容怎么样;开会的时候会观察他们的表现,是不是得体,是不是没有让他人发言等等。他们从年少轻狂变得谦逊、懂得合作。这就是我们的成果。”张少林把一群不知道管理是什么的员工,培养成了懂得如何规划、如何授权、如何管理员工的全方面的管理人才。
面对在大家眼中压力巨大的职场,张少林说,现在更多的是一种“游戏”的心态,因为他可以切实享受整个过程和看得到摸得着的结果。对于结果和过程,他说自己对结果是偏执狂似的追求,他虽然相信结果有的时候是偶然的,但每一步过程都决定了你的结果。换句话说,他之所以偏执结果,是因为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保证每一个过程的完美实现,来避免“偶然”结果的发生。其实,这也是张少林人生经历的缩写。按他的话说,他的人生中充斥了太多偶然,偶然考进北外,偶然出国,偶然进入摩托罗拉,又偶然地进入国企。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抓得住那个“偶然”,有丰富的沉淀,才可以厚积薄发。就像张少林所说,“你必须得有能力,才能得到重用。”
回顾自己的职场经历,张少林坦言,“其实,自己发展得好不好,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决定你命运的那个人。所以要学会manage up,向上管理。”他总结自己算是顺风顺水,“是因为有很多人在帮助我,所有的直接领导都给了我最大的发展空间,让我施展,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我现在还和当年摩托罗拉的新加坡老板关系很好,真的是很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张少林走了这么久,对于职场新人他有自己的提醒和忠告。“初入职场,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我不建议大家掩饰自己,先去试一试,但是一定要有很强的自我调整能力,遇到不对的地方马上调整。你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但是绝对不能和企业文化相冲突。”
人到中年,张少林对做人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说人混到一定的时候一定要有胸怀,一定学会做自己。对于成功,他说“在我看来,成功就是你想做一件事,然后你做到了,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