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邓明月 山晴

吴建民,1939年生,江苏南京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被外交部录用,随后根据外交部安排,在北外读研究生。1965-1971年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担任法语翻译。1971-1977年作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第一批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在纽约工作。1979-1983年在外交学会欧洲处工作。1983-1985年在外交政策研究室任国际政治处处长。1985-1989年任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政务参赞,1989-1990年任中国驻比利时使馆和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1991-1994年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1994-1995年任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1996-1998年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8-2003年任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全权大使。2003年7月任外交学院院长。2003-2007年任国际展览局主席。2004年11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7年11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副院长。2007年11月,任国际展览局名誉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会副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三、四、五次会议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大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10年9月11日,我校隆重举办公共外交国际论坛(2010)暨第三届中国外交官论坛。校友吴建民应邀出席了该论坛的大使高端论坛并作发言。记者在活动开始之前有幸采访了他。
吴大使来得很早。虽已71岁高龄,但他依然精神矍铄,风采依旧,不减壮年。笔挺的西装,温和的笑容,优雅的举止,翩翩的风度,都让人如沐春风。在愉快的气氛中,吴大使开始耐心地回答记者的提问。
心底无私天地宽
吴大使早年做过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法语翻译,这段经历对他的外交生涯产生了巨大影响。吴大使谈到,周总理会见外宾时,总是很注重仪表,虽然穿的是朴素的旧衣服,但一定会保持干净整洁。周总理朴素的生活作风,对各个国家一视同仁的尊重,以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真诚、理解和包容等可贵品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吴大使说:“总理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他们继承和发扬下去。”他以周总理为楷模,通过儒雅的个人魅力,与很多外国政要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利用这些优势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在近50年的外交生涯中,吴大使始终坚持以高度使命感积极地开展工作。外交官在前线,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场的了解可能比国内更深入,对情况可能有与国内不同的理解。当面临“报告国内,由国内定夺”和“反映情况,积极推动”两种选择时,吴大使总会选择后者。有时即使上级批示已经下达,他若发现问题,也会向国内提出建设性的调整建议。反映这种不同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内意见的否定,需要过人的胆识和魄力。在做出这些选择的时候,他是否有过顾虑,又是如何权衡的呢?
吴大使坦言 :“当然会有顾虑。”但是作为一名肩负重任的外交官,他有这样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对国家有好处,而且比原来的做法好处大得多,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在他心里,国家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对国家有好处”是他行动的第一准则。
世博情深深几许
上海申办世博会期间,时任中国驻法大使的吴健民被国务委员吴仪委任为“前线总指挥”,亲身经历了申办全过程,并为最后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吴大使告诉记者,上海申办世博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好处。首先对中国有好处。近几年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都曾举办过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大型国际性活动。64年东京奥运会、70年大阪世博会、88年汉城奥运会和92年塞维利亚世博会等都拉动了其主办城市的发展。吴大使认为,中国举办世博有利于会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国的文明进步。其次,中国申办世博会,可以把世界的注意力更多的吸引到亚洲,对亚洲有好处。第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举办这种世界性大规模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效用,对之后承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好处。
作为上海世博会国际评委会的九位评委之一,吴大使曾多次进世博园参观。谈到对世博会的印象时,吴大使说,世博会的成果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让他感触良多。很多人在世博园里参观,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更多的人在为世博的成功举办贡献自己的力量。自世博会对公众开放以来,公众行为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不排队等候,乱扔垃圾的现象逐渐减少,世博园内秩序井然。吴大使表示,这样的点点滴滴,表现出中国人文明素质的进步。世博会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城市、城市生活和环境的思考,带给人们很多启迪,这让他感到十分欣慰。
谈到发扬宣传中华文化的话题,吴大使表示,自古以来,中国就提倡“和而不同”,以一颗包容的心平和地看待世界的多样性。不是消灭和赶尽杀绝,而是“live and let live”,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希拉克总统就曾跟我讲,你们起来不可怕,你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喜欢打仗,不像美国人。” 中国举办世博会,就是给各个国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先进科技成就的平台。我们中国人也要继续努力在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起爱好和平、崇尚和谐的国家形象。
解密外交盼后人
作为外交官,吴大使代表中国在外交舞台上成就卓著。李肇星曾称赞他 “擅长向世界介绍中国,四十多年来为祖国的和平发展结交了许多朋友和合作伙伴”。 而今,他依旧十分繁忙。他的《世界的变化与世博会的机遇》《大国崛起与国民心态》等主题演讲广受好评,他的百家讲坛系列讲座《吴建民论国际风云》《吴建民看中国外交》等在观众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今年年初,他的“外交作品系列”丛书正式出版,集中讲述了他丰富多彩的外交经历和理性思考。在这些社会活动中,他与民众分享自己的感悟,增进普通人对外交知识和世界局势的了解,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国民心态。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这样幽默地描述吴大使的做法是“‘出口’多年,终转‘内销’。”吴大使说,外交以前显得太神秘了,不能满足公众了解外交事务的需要。现在提倡“公共外交”,就需要“给大家讲一讲”,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这对向广大青年普及外交知识,吸引他们投身外交事业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