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沙晗汀 綦映迪

程瑞声,1934年生于上海,1951-1952年在北京外国语学校英文系学习,1952-1960年在中国驻缅甸使馆工作,1960-1964年在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工作,1964-1966年任中国驻缅甸使馆随员,1966-1973年在外交部亚洲司先后任科员、副处长、处长,1973-1979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1979-1983年任中国驻印度使馆参赞,1984-1987年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1987-1991年任中国驻缅甸大使,1991-1994年任中国驻印度大使,1994-1998年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1998-2002年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顾问。
第二届外交官论坛结束之后,记者有幸采访前驻缅甸、印度大使程瑞声,听他娓娓讲述自己的外交工作经历。
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0年冬,程大使从上海复旦中学毕业,报名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出于对数理化的兴趣,他在志愿中填了空军、海军、炮兵等技术兵种。但由于国家当时处于抗美援朝时期,外语干部,特别是英语干部急缺,所以程大使响应国家的号召,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兴趣之上,来到北外学习英语,而这偶然的转变便成为了程大使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提起在北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程大使唯用了感激和怀念两个词。一切都是军事化的管理,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教室不够用,睡觉还是在别人家里的土炕上。在他的印象中,他们在学校从未坐下来吃过一顿饭,每桌八个人围着一盘菜、一些杂粮站着吃,听报告也要自己带小马扎。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革命战争的时代背景却让学子们确立了单纯而高尚的世界观、价值观,“一切服从人民的需要”。虽然当时学习条件艰苦,但学生们都见缝插针地勤奋学习。每天早晨起床后,同学之间都坚持用英语对话,课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广泛阅读,从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极为坚实的语言基础。在北外期间,程大使还掌握了溜冰、游泳、跳舞等许多使自己一生受益的技能,这些在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程老认为自己今天的成就与母校对自己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点滴培养紧密相连。每每提起母校,他都感激万分。
外交情结,不辱使命
在程大使看来,自己与外交结缘是有偶然性的。建国以后,中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建交,周恩来总理提出了长远考虑:外交场合不能全用英语,而要用所在国语言。在这种情况下,1952年8月,程大使被派到驻缅甸大使馆工作,一面学习缅甸语。1954年,程老就开始为使馆大使、参赞做翻译。1956年10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商讨中缅边界问题,时年仅22岁的程大使便光荣地为毛主席做了翻译。
从事外交工作50年,程大使见证了外交舞台上的辉煌和波折,见证了国家外交的几重风雨。谈起1999年那次南亚外交经历,程老至今心有余悸。程大使代表中国,参加了南亚首脑的非正式聚会,同时与会的还有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外长和学者。聚会要求每人上台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在程大使唱完一首缅甸歌之后,菲律宾女国防部长上台讲了这样一则笑话:一艘船航行时遭遇风暴,必须要向海里丢下不必要的东西,美国人把美酒扔进海里,中国人把茶叶倒进海里,而菲律宾人把华人投进海里。笑话讲完之后,举座哄堂大笑,女国防部长得意洋洋地走下台。面对公然的挑衅,程大使作为在场的唯一一位中国人,立即走上台,礼貌却掷地有声地说:“刚才的笑话还没有讲完,如果扔进去的是一名男士华人,那他很有可能就是菲律宾的前总统,如果扔进去的是一名女士华人,那么她也很有可能是菲律宾的前总统。”话音未落,全场以雷鸣般的掌声赞赏程大使的睿智与风度。在程大使看来,国家间的挑衅不一定仅存在于正式的外交场合,也存在于像类似于这次聚会的小场合。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其他国家的公然挑衅,要勇敢智慧地予以反击,在任何情况下都须不忘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在程大使看来,外交官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国家万里挑一的优秀人才。在谈到外交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时,程老强调:做一名合格的外交官,首先要爱国,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其次要有卓越的理论修养,正确理解并支持国家的政策,树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有出色的外语技能,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还要具有宽广的视野,兼备一定的国际、历史、地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纵览天下,以和为贵
作为纵横疆场数十年的外交家及南亚问题研究专家,程大使对于现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形势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在谈到中印关系问题时,程大使表示:“两国都是从殖民地魔爪中独立出来的国家,曾经关系非常好,可后来因为年轻(建国时间不长),有过小误会,不过以后一定会好的。”而谈到中缅关系问题时,程老以一个前大使的身份讲道:“我们中国的原则就是不去干涉别国的内政,无论如何都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他们自己的问题留给他们自己解决。”而对于现在比较敏感的南沙群岛问题,程大使郑重表示,和平解决才是万全之策。
谆谆教导,殷切希望
程老对后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交谈中,他一再强调中国学生的解题能力世界一流,但研究能力却远远落后于印度等国家,所以他希望中国的学生不要“死读书”,而要培养自己全方位的素质,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看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五十余载的外交生涯,成就了程大使无与伦比的人生。在面对世界政坛的风云变幻时,他的精神支柱就是那份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程大使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豪情,依旧严谨细密地审视着世界,依旧笃信“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