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陈方琪
安永玉大使简介
1957年—1962年 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学生
1962年—1965年 在加纳共和国学习豪萨语
1965年10月—1967年4月 分配在外交部翻译队,借调至北京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斯豪组执教
1967年4月—1969年7月 借调至中央毛选翻译室豪萨广组,译员。
1970年2月—1971年3月 自外交部下放至保定化学纤维厂加工车间劳动锻炼,被评为县厂级先进工作者
1971年4月—1996年8月 历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建馆成员(职员)、随员、驻尼日尔使馆随员、驻尼日利亚使馆政务参赞,驻冈比亚使馆临时代办、党委书记,驻纳米比亚特命全权大使、使馆党委书记,外交部非洲司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
1996年11月—2000年11月 任驻肯尼亚特命全权大使兼中国政府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中国政府常驻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代表;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或团长多次出席有关国际会议
2001年4月—2001年11月2日 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党组成员
2001年11月5日—2005年11月24日 任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兼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2005年12月27日至今 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兼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非民间商会顾问、中非友协理事、中国中央电视台顾问、中华环保联合会常务理事
师恩难忘,涌泉相报
提到学生时代的往事,安大使首先想起两位小学老师对他的知遇之恩。安大使说自己是北京市门头沟人,出身寒末,是小煤窑工人的孩子,自幼是顽童,但小学五、六年级时在李志英、夏英芳两位恩师的教导下,一心学习,考入了名校北京四中。安大使始终不忘这段恩情,李老师在世时,总不时去看望老人家;在教育部帮助下找到失散多年的夏老师后,安大使每年都去看望健在的夏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安大使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激动地说道,“要是没有这两位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
同样,安大使提到他对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学时代的夏荪、应曼蓉、张载梁、李中等老师使他永生难忘。学校领导的教诲、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评价道,北外的老师是杰出的,教书育人非常认真。他至今仍为大一时想着报考北大文学系或考古专业而耽误了打基础感到十分后悔。安大使清楚地记得,1962年1月9日,自己被北外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光荣时刻。是北外让他走上人生的正路,令他没齿难忘。此后,他被外交部选调至加纳共和国学习豪萨语。他一再强调,忠于祖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就是回报师恩、回报母校的最直接最真诚的方式。
非洲岁月
安大使在非洲这片热土上度过了24个春夏秋冬,在中非友好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提到外交工作,安大使自有特色,例如:他的工作始终建立在对非洲土地的热爱上;强调广交朋友是做好外交工作的重要手段,这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教导;文化交流对外交工作有重要的意义等。在外交战线上,安大使曾成功地解决了多起棘手的外交事件:在冈比亚粉碎了台湾当局制造的“银弹外交”;在肯尼亚粉碎了达赖喇嘛窜访肯尼亚的图谋。
冈比亚虽然面积狭小、人口稀少,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90年春天,正是“六四”北京政治风波过后不久,台湾加紧了在冈比亚的工作。安大使时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兼党委书记,主持大使馆的日常馆务。4月15日,常驻塞内加尔、兼驻佛得角的谢振骝大使通知安大使:4月10日,冈比亚外交部长将率团前往台北,和台湾“鼓捣”所谓“复交”问题。当时,冈比亚人均年收入只有260美元,冈当局试图通过向台湾方面靠拢求得“救命钱”。台湾当局也认为有机可乘,加紧了在冈的渗透活动。在这紧急时刻,使馆夜以继日地工作,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外交活动,时间长达三周之久。经多方努力,冈内阁部长们纷纷向总统施压,使得外长最终未能如期赴台。6月4日下午,安大使拜见了贾瓦拉总统,声明了中国的立场,并且口头表示希望总统阁下能够再度访华。贾瓦拉总统府秘书长于7月转告安大使说,“中国已为冈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现仍在努力援助冈。我们应当按原则办事,不能同台复交,不允许变来变去。金钱不是万能的。这里面有个国家尊严与个人原则问题。像某些国家那样,搞机会主义,是站不住脚的。”最后,总统下达指令,不允许部长们再谈与台湾“复交”问题。于是,一段风波终于在中方的努力下平息了。
“在国外工作,尤其是这样政治色彩极重的工作,需要的是深切的爱国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努力实干的态度,要是当时束手待毙的话,国家就会失去这个外交阵地。”
1999年肯尼亚外交部书面核准藏独首恶达赖喇嘛于10月26日入境后,经过我方曲折的交涉工作,最终由莫伊总统于同年9月25日下令,不准达赖喇嘛以任何理由进入肯尼亚。安大使为此事呕心沥血,终获胜利,为中冈建交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
老骥伏枥
2001年,安大使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一职。同年11月,64岁的安大使又被外交部党委任命为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本着自己“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工作,都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的原则,安院长积极探索为外交学院的教学工作锦上添花的道路,与德高望众的杨福昌院长一道,提出建立昌平新校区的建议,并一手组织工作,组织市区领导参观探讨等,最终成功地征到地皮,为外交学院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05年11月24日,安书记谢绝了吴建民院长希望其退休后仍能担任新校区指挥长的邀请,离开了外交学院。安永玉认为应当培养年轻人,让年轻同志勇担重任。但他并未停止工作,继续担任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中华环保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央电视台顾问等社会职位。2006年2月1日,安大使自外交部退休,同月,还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赴德黑兰出席了环印度洋国家联盟会议(中国是观察员国家),同年11月还作为礼宾大使,在中非北京峰会时接待了纳米比亚、肯尼亚两国总统。11月7日,他还参加了胡锦涛主席的集体会见并与胡主席合影留念。在奥运会开幕前后,安大使参与接待了纳米比亚前总统努乔马等国家领导人,为两国友情的发展继续做出努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安大使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会长以来,研究会已编印了两本关于非洲的内部书籍,现正着手第3本书,他还在为中非友好而奔波。
学习,学习,再学习
安大使年轻时学习过多门语言:中学期间一直学习俄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期间,专修英文,身为当时的团支部委员按照学校规定又学习了第二外语芬兰语;毕业后经国家派遣,赴加纳共和国学习豪萨语;在尼日尔工作时学习基础法语。大使以自身的经验鼓励当代大学生要扎实地打好语言基础,之后,还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大使在加纳共和国学习期间,担任了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访问加纳时安全组的翻译,深切感受到了两位领导人的外交风范,并深受启发,激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退休后,安大使坚持在闲暇时间多读文史,尤其关注当代大学生成长发展。安大使称赞母校北外这次“外交官俱乐部”的成立堪称壮举,700多名外交官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他们的故事也将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
采访过程中,我们不难注意到安大使沙哑的嗓音。然而多年前,他曾是北外合唱团的队员、北京市大学生合唱团民歌队队员,并于1996年5月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六国之后乘专机返国途中,与江主席合唱过一首俄罗斯歌曲《在遥远的地方》。但在05年春夏之际,安大使因操劳过度使声带受损而告别了唱歌。名副其实,他,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献给了祖国的外交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