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人礼,我校德语学院1961届校友。曾留校任教,并任德国问题教研室主任。曾任德国慕尼黑翻译学院中文系主任,现任慕尼黑翻译学院和应用语言大学驻中国代表。国内外工作期间曾担任过邓小平、李鹏、胡锦涛、朱镕基等五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席德语翻译,在德期间还曾担任巴伐利亚州德中友好协会会长。

2020年11月13日,北外校园秋意正浓,笔者对张人礼校友以视频通话的形式进行了采访。虽然因为疫情,我们无法面对面交谈,但隔着屏幕,张人礼校友的幽默风趣、耐心细致及师者仁心仍然为笔者送来秋日最独特的温暖。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对待学术严谨的风格对笔者产生了深深影响。
当年此时,意气风发少年郎
提及于北外读书的五年时光,张人礼颇有感慨。当年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国内国际局势尚未完全稳定,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张人礼等一众学子而言,除了勤奋别无选择。而若想学好一门外语,便意味着需要牺牲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去练习听说读写。张人礼忆起,为了买一台收音机,在不得已下卖掉母亲送的钻石戒指,冒着被发现的风险躲在无人的角落每天练习听力。“由于国内政治运动,五年的校园生活中,我实际读书的时间只有两年半,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意味着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加倍努力。我总跟别人开玩笑说我在五年之内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靠的是上海人的‘小聪明’和语言学习的‘天赋’,其实当然不只是如此。如果没有绝对的勤奋,又怎么能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与我们分享了读书时的小趣事后,张人礼颇为认真地说道。
职业生涯,专业素养挑大梁
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大潮的新中国急需翻译人才投身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张人礼也得以转变身份,由教师转为职业翻译。“做翻译,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非常关键,这正是所谓的打响‘第一炮’的重要性。哪怕需要为此多花几倍的时间。”也正是由于秉持这样的理念,并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张人礼得到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也在自己的翻译生涯中得以担任五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首席德语翻译,还曾是德国巴伐利亚州三届州长的首席翻译。
1975年,德国巴伐利亚州长访华,由毛主席接见,州长带有浓重的方言口音,而当时的翻译官被方言绊住,未能圆满完成任务。为该州长担任翻译也就此成为难题。
1985年,巴伐利亚州长再度访华,由邓小平总理接见。张人礼迎难而上,担任其主翻译。凑巧在此之前,张人礼曾亲自录制巴伐利亚州长竞选的7000多条录音,他拿着这些资料听了整整一个星期,研究州长的方言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然而再杰出的翻译人才也可能在现场翻译时遇到棘手难题。正如一次德国斯图加州州长在北京的宴会现场就中德贸易友好关系发表演说,此次宴会由张人礼负责翻译。州长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德国同中国贸易往来的前景良好,但也需注意稳步推进。州长使用的方言表达形式让张人礼一时难以应对,于是他只好现场道歉,并向州长礼貌询问最后一句话的标准德语的表达方式。州长对此表示理解,微笑着用标准德语重复。
“别人总觉得翻译官特别光鲜,但很少有人知道一个称职的翻译官需要背多少资料、看多少文件、流多少汗,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工作。对于这份工作,每一个翻译官都不能有一点马虎,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才可能圆满完成任务。”对于翻译职业的不易,张人礼深有体会。
不忘初心,师者仁心桃李芳
张人礼曾在北外任教,之后又到德国慕尼黑翻译学院任教,1987年起担任慕尼黑翻译学院中文系主任长达20年,并帮助该校建立了中文系。谈及出国工作近三十年的经历,张人礼不禁感慨道,“我担任中文系主任啊,就像是坐在喷气式飞机上,一旦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别人会立马把你踢下去,我这二十多年在德国工作的经历,其实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在谈到一直以来拼搏奋斗的动力时,张人礼说,“因为在我背后有伟大的祖国在支撑我。我能有学习的机会和今天的成就都源于党和国家的支持与帮助。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我,我必须要懂得回馈。”言毕,张人礼补充说,他总是把这个信念一遍遍教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希望祖国的外语事业能由后辈继续发扬光大。50载教书经历,他表示,作为一位老师,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学生,首要职责永远是教书育人,为师先为人,绝不能本末倒置。
今昔两照,于北外寄托情怀
谈及母校,张人礼对北外满怀深情。在他眼中,北外这些年的变化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从物质方面来看,北外的基础设施早已今非昔比。宽敞明亮的教室、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装备齐全的体育馆等条件都给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从精神层面看,北外正越来越彰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为中国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北外的外语教学质量不仅在逐年上升,也在进一步注重对复合型、复语型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只有得到全方面的培养才可能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才可能更好地顺应国际化与全球化。他说北外在学科设置方面高瞻远瞩,他对母校未来的发展前景饱含期待。
“我每次走在北外校园里,就会想起六十年前我在北外读书的情景,仿佛自己仍然年轻。”张人礼笑言,并遗憾今年因为疫情没能回母校欣赏秋景。对于北外人而言,母校是我们共同的家,而家就是不管走多远,都一定会回来的地方。
寄语青年,勤勉二字首当先
张人礼在采访中多次强调“勤奋”对于新时代青年的重要性。“一般人都说,一个人发展的好坏与否与运气有直接关系,其实不然。好的发展诚然需要一定的机遇,可是首要的一定是扎实的功夫和过硬的专业素养。”结合自身经历,张人礼坦言。他希望北外学子们能把更多的空闲时间用在读书上,并直言,每天花费在电子设备上休闲娱乐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小时。他强调,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对中文经典与外文原著的阅读必须兼顾,也可以每年立下计划,列出阅读书单,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学习外语不轻松,你们一定要做到劳逸结合,学好也玩好。新时代青年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说。一定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可以定下小目标逐个实现,也要懂得结合自己的能力。“珍惜时间啊,孩子们,这四年是你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一定不要虚度,不然会追悔莫及。要对得起“北外人”的称号,要对得起国家、社会和母校对你的培养。”在采访接近尾声时,张人礼再次叮咛道。
张人礼希望北外学子明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心中是祖国,眼中是希望,不负师长期许,为祖国未来而自强。
撰文:肖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