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云涛,我校亚洲学院柬埔寨语专业1999级校友,曾在中国电气进出口公司柬埔寨分公司工作,现为云南民族大学学院柬埔寨语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
笔者约张云涛校友进行线上访谈,张云涛校友给人感觉有一种探索大世界的情怀与梦想。
始于柬语
出身理科的张云涛曾立志成为飞行员。高考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报名了北外的单独招生。对于为何选择柬埔寨语专业,他回忆道,“80年出生,从小在对中柬友谊的歌功颂德中成长,对这个国家深有好感”,加之北外单独招生机会难得,且不影响正常志愿填报,他便想借此进入自己“心仪已久的学校”。
初入北外,张云涛最大的感受是北外没有北京人。“一个班顶多两三个北京同学。”与来自全国各地拔尖的学生一起学习,他直言倍感压力。初学柬埔寨语,他的第一感觉是很难。柬语既不像英语,也不像汉语,字母数量和构词特点都不相同;一学期下来,其他专业的同学开始对话练习时,柬语学生仍旧在学习字母发音。
与困难重重的柬语学习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老师们温情的关怀。张云涛如今仍对柬语专业的彭辉教授记忆犹新。在他的印象里,彭教授常常在放学后到宿舍关心学生生活,与同学们交流聊天。由于小语种招生规模小,彭教授一辈子就几十个学生,因此对每个学生都很熟悉、很关心,这份真情令张云涛难以忘怀,多年后,老师细致入微的体贴依旧温暖着他心中的一隅。
苦与甜,忧与乐,交替轮转间,张云涛在与柬语的相伴中匆匆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
适于柬语
“不同于现在的孩子竞相争做公务员,我毕业的时候更希望出去闯一闯,见见世面。”毕业之初,恰逢中国电气进出口公司在柬埔寨有项目,张云涛便申请入职,亲自圆梦柬埔寨。
然而,初到柬埔寨的张云涛被现实的“语言障碍”浇了一头冷水。“我甚至怀疑自己大学四年到底学了些什么。是我学得很差,还是学错专业了?难道我学的不是柬埔寨语?”柬埔寨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与他在大学里所学的柬语普通话完全不同,听当地人说话“就好比北京人听云南人说话一样费劲”,这令张云涛十分沮丧。在巨大的压力下,他迎难而上,主动走上街头与柬埔寨当地的保安聊天,积极与公司里的柬方人员交流,终于在三个月后能够比较自如地适应工作和生活。回忆起这段经历,张云涛感慨道,“大学毕业后能听懂洪森讲话,到了柬埔寨却听不懂市民讲话,可见留学对学外语的人来说很重要。”
仕于柬语
后来几经辗转,张云涛回国入职云南民族大学。“当了几年老师后发现,教师是非常让人有成就感的职业。”作为一名教龄将近二十年的非通用语教员,张云涛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便是将学生留在自己的专业,努力把学生教好,助力其实现抱负。
“我们在大学里挣扎了四年。”张云涛坦言,作为一名非通用语学生,他也曾迷茫过自己的出路。“读小语种,特别是稀有语种,心理上难免会有压力。”大学阶段,他甚至偶尔怀疑,“是不是我们小语种的不配跟大语种的一块儿玩”。然而,从业多年,他渐渐认识到非通用语学生没什么可自卑的。“任何一门语言都没有高低之分,被需要的语言就是好的语言。”
在张云涛看来,外语学习就像是一场“坐在教室里的远程旅行”,四年的跨文化学习潜移默化地改造着学生的世界观。他常常告诫学生,“大学里就做两个事儿:一是打好基础,二是确立自己的兴趣方向。”在此基础上,借助外语这把更好、更直、更稳的梯子,学生更容易在自己深爱的领域有所建树。
具体到小语种专业,张云涛推荐有闯劲、愿意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学生学习非通用语种。“非通用语里有着更广阔的世界等着去闯荡”,而这把更直、更舒适的梯子,需要借助这份无畏的开拓精神来修整、筑牢。接触小语种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从零开始的探索,因此,小语种学生应当转变思维,既是“零基础”,那便“打基础”,
在找到自己“心之所向”后“争取让未知的未来变成已知”。
在实际工作中,张云涛深知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的重要影响。大一刚开始,出于对柬埔寨语的不熟悉,学生很容易萌发转专业的想法,甚至于厌恶情绪。这时,张云涛会转换视角,从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出发,实事求是地阐明民大柬语出身对其就业的保障作用。“在疫情以前,民大柬语专业的就业率连续几年都是百分之百。”如今,全国开设柬埔寨语本科专业的院校共6所,约25名教师,“15个都是云南民大我的学生”。年少时恩师施予的关怀,如今由张云涛承续付与自己的学生,这份从一而终爱生如子般的呵护,恰恰诠释了“师者”的微光之所在。
侍于柬语
事实上,国内非通用语的教学始终存在困难,语料稀缺、教材不足的问题困扰了小语种教育者多年,非通用语教学环境亟待改善。在这一大背景下,张云涛正在主持编写柬埔寨语基础教材,努力填补教学空缺。
1998年柬埔寨才实现国内的完全和平。在张云涛读大学时,柬语外教缺位,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学生所使用的是任课老师凭经验自编的一套教材。他仍然记得,那时候北外电教楼一楼有磁带放映机位,听力练习仅凭几盘教材配套磁带进行。由于信息不通,教材内容基础性强但应用性不足。也因此,在组织编写柬语教材时,张云涛尤其注意突出教材的实用性,极力打破仿照英文模式的教材编写方法,探索专门适用于针对中国学生进行柬埔寨语教学的“跨越性”、“前瞻性”教材。“要编写符合大学生思维模式的教材,取消‘小学生学英语’的东西。”对学习者身份认同的人性化考虑使教材编写更具科学性,但也大大提升了任务难度。“确实比较难做,但也在努力。”风轻云淡的语气背后是一位非通用语教师对自己事业的坚守与执着。
寄语母校
张云涛校友将北外称为“中国最具特色的独立学院”。母校建校八十周年到来之际,他希望北外永远保持自己的特色,保持在外语教育、应用人才方面的领先优势,“祝福北外的孩子在毕业后保持母校的特点,永远独特、鲜活,继续砥砺前行!”
因缘际会,始于柬语;举步维艰,适于柬语;桃李芬芳,仕于柬语;踵事增华,侍于柬语。在与柬语休戚相关的教师生涯里,张云涛在独属小语种的宇宙中带领学生寻觅大千世界的绚烂多姿,也让柬语的微光闪烁于繁星浩渺之间。
(问/陈正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