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北外给了我一双飞翔的翅膀”——采访校友毕晓薇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12-06 】

人物简介:

毕晓薇,我校英语学院1985级校友,1995年赴美攻读MBA学位,后移民加拿大,在帝国银行工作十余年;2010年辞职创办公司,业务涉及金融和地产等方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加拿大校友会会长。


“孩子,是要有梦想的”

毕晓薇用“神奇”这个词来形容自己与北外的际遇。“儿时的启蒙、父母的支持、班主任的鼓励,三个条件少一个我都不会来到北外了。”从十二、三岁起,毕晓薇的心中就播下了学习英语、成为外交官的种子,但是当年,国内的英语教育刚刚萌芽,在山东上中小学的她,更是得不到及时而全面的信息。父亲因工作关系经常去北京出差,会带回比较先进的教材、磁带和读物供她学习。而这些读物,恰巧大部分都由北外(当年还叫做“北京外国语学院”)的教授编撰。除此之外,1982年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BBC引进节目《跟我学(Follow Me)》也让毕晓薇受益匪浅,“胡文仲老师的含蓄内敛,英国教师Kate Flower的正宗英音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节目中的讲解老师胡文仲,正是北外的资深教授。可以说,这些“巧合”对毕晓薇的英语启蒙和知识积累起着巨大的作用,也同时在她心中树立起了北外这所学府的高大形象。

不过,追逐梦想的过程并不顺利。基于有限的信息,成为外交官的梦想在毕晓薇心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而身边的一些人对这一梦想也并不理解,认为做外交官对于一个生活在小城镇的年幼女孩来说是一个白日梦。父母虽然对女儿的英语天赋和梦想鼎力支持,但随之而来对毕晓薇的严格要求却差点熄灭了她学英语的热情。

好在真正的热情并没有那么容易浇灭,毕晓薇打心底里喜欢学习英语、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并获奖,在这些动力的驱使下,她一直在追梦的路上努力着。中学时期有幸遇到的好老师给了追逐北外梦想的毕晓薇很大的鼓励,并帮助她打下了坚实的英语基础;高三冲刺在即,毕晓薇面对强大压力准备放弃报考北外时,班主任老师及时站出来鼓励,才使她真正实现北外梦想。

山东高考到北外的难度可想而知,心心向往的英语专业当年在全省仅仅招收4名同学,高考的压力使她的心理几近崩溃。当时的班主任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常常在其他同学紧张复习之时让毕晓薇出去玩,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在填报志愿时,又是班主任的鼓励让毕晓薇放下担忧填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最后,毕晓薇以超过当地北大录取线20分的优异成绩如愿来到了梦想中的北外英语系。

“要有梦想,也要有变通”

进入理想的大学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欣喜过后和许多同学一样,在高中是顶尖“学霸”,到了大学才发现在众“学霸”中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这种落差冲淡了来到梦想学府的喜悦,毕晓薇很快被迫面对现实,沉下心努力学习。好在多年的英语学习打下的良好基础让她在写作和翻译方面十分擅长,但在口语方面,仍然十分落后于来自发达地区的同学们。在口语课上,毕晓薇和她的同伴经常被老师特殊关注、被迫硬着头皮练习口语。依靠着对英语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坚持学习、弥补自己的短处。尽管当时的学习比较艰苦,但作为国内最高端、专业的语言学府之一,她的努力也使她在北外获得了很大的收获。北外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出色的语言能力,都是北外带给她的助飞的翅膀。“不管是刚毕业还是现在,我取得的成绩都和当年在北外恩师的培养下学习语言的经历分不开,那是一切的基础。”

北外毕业后,在高校教了六年书,已有讲师职称的毕晓薇赴美攻读MBA,语言能力极强的她改学商科,这样又得征服下一个高山。商科背景的同学们有专业知识基础,学习上手快,只要把关键词汇翻译懂,就可以迅速理解知识;而毕晓薇尽管没有语言障碍,但对背后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需要格外努力才能赶上。好在多年的语言学习的积累给予了她别人所不具有的优势,专业知识赶上进度后,她很快脱颖而出。毕业后毕晓薇进入了加拿大五大银行之一的帝国银行,在那里工作了十余年,成为帝国银行的高级经理。谈及少年时的外交官梦想,毕晓薇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做金融地产方面的工作”,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保持初心或许并不意味着原封不动地把最初的梦想搬进现实。年少时梦想是努力和奋斗的动力,但梦想和现实之间常有差异,比起盲目地坚持和追寻最初的梦想,也许在追梦过程中逐步发现自己的天赋和优势、认清自己的情况和位置,从而对目标进行调整、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梦想的意义所在。

“年轻时不应设限”

2010年,在加拿大帝国银行做高管的毕晓薇毅然放下前途光明、待遇丰厚的工作,选择辞职创业。向自己的下个目标迈进了。她把自己的创业经历称为“摸着石头过河”,因为并不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很多事情需要学习和摸索,但她没有陷入茫然,而是脚踏实地学习、充实自己,考下了翻译、金融,地产等多个行业证书,向着生命中的第三个山头出发了。“当时不确定会有用,没想到后来都派上了用场。正应了那句话,艺多不压身。”有着许多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书,加上此前多年积累的人脉,毕晓薇的创业之路虽然并不容易,但也比预想中顺利许多,逐渐在地产开发这个由当地人和男性主导的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毕晓薇说人们对适合创业的人的大致描述通常容易沦为一种刻板印象。“当年没有人觉得我适合创业”,但机缘和奋斗的结合,帮助毕晓薇站稳了脚跟。不过,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年轻就是本钱”、“多尝试、不要设限”,是毕晓薇创业至今的感悟。

希望可以帮助年轻人少走弯路”

谈及能向年轻人分享什么经验,毕晓薇格外热心。她非常乐于提供关于学习、创业、生活的其他见解,并表示如果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可以帮到一些年轻人少走一点弯路,就很满足和快乐,自己的弯路就没有白走。

关于创业的时机,毕晓薇建议年轻人不要操之过急。如果冲动心急、涉世未深之时就着手创业,往往欲速则不达。由于知识、人脉、耐心等多方面的欠缺,一旦创业出现问题,很有可能难以解决。毕晓薇建议工作三五个年头以后再进行尝试,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各方面的经验后再去进行创业尝试比较好。不过也不绝对,毕晓薇补充道,真正合适的时机还是应该依个人的意愿、天赋和才能而论。时机来了,要勇敢地抓住。

关于如何对待长辈传授的经验,毕晓薇也深有感悟。“如果当初多听长辈的一些建议,而非置之不理,我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毕晓薇理解年轻人有时听不进去长辈劝告的想法,毕竟两代人的生活经历有许多差异,过去的经验不一定对当下适用;不过,也有些道理和知识的价值并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兼听则明。对于长辈的劝诫,应运用自己的理智、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选择或许是更明智的做法。毕晓薇也建议年轻人寻找身边可以理解自己的、有更丰富经验的人做自己的”mentor(导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自己就遇到了很多无条件帮助她的、会永远感激的“贵人”。

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跌宕起伏,毕晓薇也有自己的见解。她认为人吃苦未必是坏事,当下的苦可能换来以后的福。反而是当下福太多了,倒是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能担当得起。除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她还从许多人的经验中发现了这一点:人们常常并不败在低谷,而是败在被成就和喜悦冲昏头脑时——那才是真正考验人的时刻。除了要“厚德载物”,锻炼出良好的心态以在高峰时不迷失自我,当前对年轻人来讲最重要的是遇到挫折时调整好心态,静心努力,无论结果如何,努力了就不后悔。

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毕晓薇深有体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别人有可能会不理解。”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的,我们只需彼此尊重,活得开心就好!

如今,毕晓薇依然坚持做着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并努力学习着。与当地金融地产搭档们开发高级公寓、老人院等项目。同时作为北外加拿大校友会会长,她依然满怀热情地工作,希望给身处异国他乡的校友们尽可能多的帮助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