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寻找“大国之路”——访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邓中好

【来源: | 发布日期:2013-09-01 】

邓中好,1987年曾在北京外国语学院社科部哲学教研室任教,现任人民日报出版社副社长。出版专著:《瞿秋白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论纲》、《和平外交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之路:管子是如何治理齐国的》等;主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论》等多种图书;校点出版古籍《南海康先生口说》;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有多种论著获国家级奖项。

北外的教学生涯

1.您是如何跟北外结缘的?当时北外学习环境怎样?对您后来的工作有些什么影响?

1987年7月,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来北外工作,在当时的社科部哲学教研室当教师,给研究生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我主讲的是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北外教学环境很好。当时社科部按照学校要求,正在进行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老师可以决定采取各种教学方式。我根据所负责的班级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高兴,我也很高兴。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我对《反杜林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进一步夯实了自己的哲学基础。

2.当时任教的老师有哪些?他们的教书风格和人格在您印象中是什么样的?

当时社科部负责同志是何君康老师和刘盛际老师;哲学教研室主任是郦达夫老师;任课老师还有陶秀璈、张妮妮等老师。他们都是学有专长、品德高尚的学者,我很佩服他们,也很尊敬他们。

3.大学年代里您认为最值得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怀念?

大学年代最让我怀念的是可以比较自由地讨论一些问题,包括一些社会问题。这大概是环境的影响。因为大学学术气氛较浓,大家习惯于讨论些问题,没有很多讲究。党政机关,包括党中央机关报,情况就不一样了。总的感觉是,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得符合党所倡导的思想和作风,得负责,对别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4.当时你们那一代人在大学毕业后都想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

我们那一代人毕业时,正处于国家体制改革初期,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走向多元化。所以,各人的想法不一样。有些人想做学问,有些人想从政,也有不少人想做实业。那个时候,国家刚从“文革”灾难中走出来,百业待兴,各方面都需要人才,因此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都可以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在人民日报社工作

1.当时很多人选择从政,您为什么选择了去报社?您认为文字和政治的区别在哪儿?

在来人民日报社工作之前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工作了约6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对报社的情况比较了解,和报社的同志也比较熟悉,就到了报社来。 当时主要是想做些具体工作。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在党政机关工作,有好处,也有难处,各人怎么定,都是由具体情况决定的。实际上,无论什么工作,都与政治密不可分。

2.中国知网上刊登了您的很多讨论生产力、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的文章,至今仍有相当的理论价值。您认为理论文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

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主要从事理论工作,因此也写了一些理论文章。我认为理论文章的价值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学术贡献;二是社会作用。就前者说,就是看文章提出了什么理论观点,是否有创新意义,对于有关问题的探讨,是否讲了一些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这与一般的学术研究没有什么两样;就后者说,就是指文章是不是分析和研究了当前实践中比较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给人以一定的启发,给社会实践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3.您现在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什么?较之以前的工作有什么不同?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审读书稿和做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与过去在中宣部理论局的工作比较,现在的工作比较具体,比较实。与在北外教学工作比,现在动手多,过去动口多。但三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理论为基础。

著书与中国文化

1.在您的个人简历上,“哲学博士”的学历对您意味着什么?您的博士论文做的是瞿秋白哲学研究,为什么想研究瞿秋白?瞿秋白对中国引入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有怎样深远的影响?

哲学博士只是一个学位,这只是意味着我在哲学学习上达到了我国博士学位这么一个水准。博士论文写《瞿秋白哲学研究》这个题目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现代这个阶段比较薄弱,尤其是无产阶级哲学研究更是如此,我们应该重视研究;第二,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中国社会思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思想信念有所动摇。我作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生,想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决定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而瞿秋白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上,所以,经导师同意,我决定研究瞿秋白。应当说,瞿秋白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上,贡献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传播上,瞿秋白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介绍。在瞿秋白之前,陈独秀和李大钊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大量的宣传,但是很少涉及辩证唯物主义。瞿秋白1924年在上海大学讲课,在中国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讲,把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介绍给了中国。从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当然,瞿秋白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从当时苏联教科书来,整个哲学体系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现在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作了很多新的探讨,但无论如何,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其功不可没;第二,瞿秋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革命实践,也作出了卓越贡献。首先,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政治,阐述了许多中国革命问题;其次,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于中国文艺,阐述了许多重大文艺理论问题。

2.您认为中国文化能给当今及未来世界带来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您写过一部著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论纲》,能讲讲您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文化是什么?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应当说,目前还不大。但是可以肯定,随着中国的发展,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不论是中国现代文化,还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如此。比如,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发展、如何实现现代化,我们现在很多做法、很多经验,对世界落后国家,都会有很多很大的启发;中国人民勤劳、朴素、谦和、中庸、和睦相处等优良的传统品德,也将对世界各民族产生重大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关系是一个大课题,我在这里只是想提出这个问题,所以说是《论纲》。当时想组织一套丛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比较全面的讨论,考虑不太成熟,后来也因为工作关系没有组织起来。当时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中国文化的巨大变化,不论是思想形态的文化,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都充分地体现了这种变化。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研究这个事实及其内在关系;第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目前,也就一百来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往后的日子还很长,前途命运如何?怎样进一步发展?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也应当深入研究;第三,当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有种种说法,为什么?从文化层面讲,有没有什么问题值得探讨?等等。这些问题,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好好组织研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指的是什么?您如何看待中国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来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核心在哪里?最终动力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党的十五大是这样概括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是中国改革发展的逻辑展开,是一个必然过程。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而文化发展的最终动力是实践,是实践的需要。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法与大家讨论,这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中心,把中华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世界文化结合起来、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的科学文化结合起来,综合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文化。

寻找“大国之路”

1.您理解的和平外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方面的联系?

和平外交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首先,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我们党正确地认识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势。过去,我们一直认为革命与战争是时代特点,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所以导致在国家建设问题上出现许多偏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有了这个基本判断,全党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了充分的根据;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任何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还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这样,国家才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经济,发展各项事业;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与世界各国密切合作。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化已成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任何国家都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存在。基于这三点分析,可以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须臾不能离开和平外交。

2.您的新作《大国之路》引起了多方关注与讨论。您最希望读者关注什么问题?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大国之路?之前的著作一般是隔2-3年就会出版 ,这本书为什么足足花了近十年才出版?

《大国之路》主要是介绍春秋初年齐国国相管子辅助齐桓公治理、发展齐国的基本情况,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齐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其治理国家的具体方针政策。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绍齐国的发展经验,为今天中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我最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两点:第一,国家的发展,重点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从国内做起,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解决好国内各种社会问题;第二,实施和平外交政策。齐国之所以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管子始终强调重点抓好齐国的发展,把自己发展强大起来。为什么?因为任何国家宏伟目标的实现,任何社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增强自己的力量,是最重要的;而和平外交,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更是确立国家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的需要。管子辅佐齐桓公之初就确定了霸业目标。如何实现霸业?管子提出了和平外交政策。为什么?管子认为,征服诸侯国,必须首先征服人心,武力是不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而征服人心只能是道德,是友谊,所以,加强联系,和平共处,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十分重要。今天,中国正在走向大国。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性大国?怎样做一个世界性大国?我认为,齐国的经验值得借鉴。

写作这本书,确实花了不少功夫。 近十年来,我主要集中精力读书,到2009年,才重新拿起笔来。目前中国的发展很快,但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需要努力解决。我希望自己能写出一本直接分析中国现实问题的书。

回馈北外学子

1.当代北外学子,在学习外语及外国文化时,应该如何学习反思并保存好自己的文化?

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相互开放的。正是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推动世界文化向前发展。在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北外占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可以率先了解世界文化的最新信息,站到世界文化发展最前沿,这对文化创新无疑极其重要。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上面我谈文化发展方法时说到:把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世界文化结合起来,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学文化结合起来,综合创新。就是说,学习好把握好本民族的文化(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这是根本。只有根本稳固了,才有可能枝繁叶茂。

2.您对北外学子有什么寄语?为什么?

两句话。第一句是:志存高远;第二句是:脚踏实地。一个人,只有胸怀远大理想,前进才有目标,才有方向,也才有动力;但是,远大理想,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奋斗才能实现。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就应该可以做出一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