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高志凯博士,1962年生于苏州,198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获英国文学学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训班,获硕士学位;1990年获耶鲁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耶鲁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J.D.)。
八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后,高志凯博士进入中国外交部工作,担任邓小平和其他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英文翻译。后在耶鲁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纽约州注册律师。其先后任职的公司和机构包括中国外交部(北京),联合国秘书处(纽约市),美国Milbank Tweed Hadley & McCloy律师事务所(纽约市),美国摩根斯丹利投资银行(香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和香港),电讯盈科,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等,并是中央电视台特约时事评论员、财经评论员(中文国际频道、中文新闻频道和英文新闻频道)。此外,高博士还担任苏州大学校董、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等职。高志凯博士目前任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
2011年6月22日,记者有幸采访到了北外校友高志凯博士。高志凯博士儒雅、智慧,侃侃而谈:自1981年考入北外,一路已是三十年。
峥嵘恰少年 青春正当时
1981年,19岁的高志凯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训班读取硕士学位。谈及北外,高志凯深情地说,在北外的学习生活是永远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而在北外打下的扎实外语功底也是后来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石。
说起曾经的校园生活,高志凯笑说当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ABC,日子简单而充实。最常出入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资料室,找各种录音带来反复练习同声传译。印象很深的事情包括去中国剧院救火,在苏州街角用粮票换取如同奢侈品一般的花生米。
高志凯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翻译了一篇名为《拿破仑死亡之谜》的文章并投稿,而当杂志刊登出自己的作品时,竟不敢相信杂志上刊登的译文是出自自己之手,虽然翻译姓名跟自己一模一样。他特意打电话给《世界图书》杂志编辑部进行确认,方才确信译文果真是自己的作品。那时候每个月学校给的生活补助只有20元左右,而这篇文章的稿费是97元,这对于当时的高志凯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更是重要的肯定和莫大的鼓励,坚定了他刻苦学习英语的信念和信心。
1983年春,在北外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高志凯被派往日内瓦,在万国宫给国际劳工组织大会做了两周同声传译译员。高志凯用“大开眼界”一词形容了这次经历。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切身感觉到国内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是多么的落后。一路上同学们交换心得体悟,无不深有感触。21岁的他忽然成熟了很多,中西方的对比和差距使得他的责任感更加强烈。
“先知”传音筒 鱼钩与长矛
21岁北外毕业后,高志凯被分配到外交部翻译室工作。他笑着说,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一心想去联合国,可惜联合国秘书处虽然寄来了聘书,但是外交部却不肯放人。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我国当时太缺乏高素质的外语人才了,国家又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百废待兴,外交部把高志凯当作人才,执意留用。高志凯从不安心工作到自觉奉献,经历了人生的一大转折。一次在十三陵国际友谊林临危救场的翻译经历,使得高志凯深深体会到虽然英文翻译工作本身十分平凡,却是党和国家外事工作缺之不可的关键环节,职微作用大。高志凯从此端正心态,踏踏实实,勤奋刻苦,自觉自律地留在外交部,做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事翻译这份重要工作。
当时的中国刚经过文革重创,确实缺少优秀的翻译人才。而高志凯凭借年轻、个子适中、反应灵敏、嗓音条件好、语言功底强、政策觉悟高等多种因素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邓小平的英文翻译。高志凯回忆说,其实给小平做翻译难度很大。一是小平四川口音很重;二是小平话语不多,但是只要开口,必然是一字千钧,一言九鼎。小平不说大话,句句切中要害,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小平会见外宾几乎从来不用外交部事先备好的说帖,常出新意,除了外交问题外,更对改革开放、国家政策、接班人问题等诸多方面广泛涉及,经常是高瞻远瞩,具有高度洞察力和前瞻性。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录了多篇小平会见外宾的谈话记录,其中不少是高志凯当时陪同翻译的。高志凯感慨地说,能够在那样的历史瞬间紧靠在伟人身边,亲历诸多重要场合,倾听伟人声音,领悟伟人精神,并担任伟人的传声筒,将伟人的思想言辞传播给国际友人,确实是三生有幸,终生难忘。
说起小平,高志凯笑着回忆道:小平当时没有一个特定的头衔,也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用称谓,像“小平同志”、“邓公”、“邓先生”这样的称谓都不适合高志凯当时称呼小平,以至于高志凯在小平身边工作的年月里,从来没有直接称呼过小平。离开小平之后,高志凯一直在想,如果能够再次见到小平,到底应该如何称呼他呢?很久之后高志凯终于明白了,应当称他为“先知”。当我们民族和国家被错误的意识形态牢牢地禁锢、根本不知道出路在何方的时候,小平就像是站在山顶,振臂一呼,为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指明了方向,他用魄力、毅力、智慧、果断和勇气把我们带上了一条康庄大道。小平为我们指明的方向,继续在引导我们,他的预言已经实现,他对未来的预言也将实现。他是中华民族的先知。
如果高山就在你的面前,你往往难以真切感受到高山的巍峨壮美。只有当你退出一定距离,回首遥望,才会被高山的雄伟壮阔所折服。高志凯说,当年给小平做翻译的时候,年纪尚小,悟性尚逊,每天忙碌于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中,很多问题无暇仔细思考回味。而当伟人远逝离别之后,国内国外的局势发展不断验证了小平的远见卓识,高志凯静心回望历史车轮留下的轨迹,越发深切领悟到小平功秉千秋的雄才大略。“小平个子不高,却是历史舞台千载难逢的巨人。”
追忆小平给自己的影响时,高志凯还特别提到:小平给我的一大启发,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理论具体化,切中主题,抓住本质,凡事只求解决问题,不求枝节,远离花拳绣腿。正是有了这层感悟,在备战北京奥运时高博士及时提出了“鱼钩与长矛”方法论,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得到广泛使用,为奥运会安保工作做出重大贡献。该理论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为此做出专门批示,成为奥运时被广泛执行与应用的的方法论。奥运结束后,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了《奥运档案 鱼钩与长矛的故事》纪录片,反复播放,深受好评。
记者有幸聆听了高志凯深入浅出地细致讲解了鱼钩与长矛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大有体悟、深受启发。如果说鱼钩是诱饵,杀招埋伏在后面等人上钩;那么长矛便是凶器,没有遮掩正面对敌。我们要分清事件是鱼钩还是长矛,才能有针对性地成功解决问题。“对付鱼钩要忍,要巧,要学邱少云,对付长矛要猛,要狠,要学黄继光。”后奥运时代,钩矛理论在生活中亦有着广泛的应用,二者相合相离,变化无穷。高志凯正在撰写一本系统讲述钩矛理论的著作,记者真切地期望该书早日问世,为读者们带来更多启悟。
真才如美钻 面面可生辉
真才当如美钻:他们不断打磨锤炼自己的每一个侧面,无论选取哪一个角度,无不晶莹剔透璀璨生辉。很多人都会震惊于高志凯政商两界的丰富传奇的任职经历,他自己也笑言,的确走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高志凯在九年半的时间里,在三所学校攻读了四个学位,包括一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横跨三个不同专业:北外的同声传译、耶鲁的政治学和法学。高志凯申请耶鲁研究生院和耶鲁法学院时,基辛格博士两次为他写信推荐。此外,高志凯先后任职的公司和机构包括中国外交部(北京),联合国秘书处(纽约市),美国Milbank Tweed Hadley & McCloy律师事务所(纽约市),美国摩根斯丹利投资银行(香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北京和香港),电讯盈科,恒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等,并是中央电视台特约时事评论员、财经评论员(中文国际频道、中文新闻频道和英文新闻频道),目前担任大和资本市场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
讲到这里,高志凯感慨地说,自己赶上了中国迅猛跳跃式发展的好时候,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只有在一个民族和国家经受翻天覆地变化,不断涌现并接受新生事物的大环境下,一个人才有机会、有可能走出这样的成长发展轨迹。今时今日自己做过的事,都是三十年前在北外学习时不敢想象的。比如国内国外的工作环境跨度;同传、律师、金融、石油、互联网、传媒等各种中国最领先、最有挑战性的新兴热门行业跨度,自己都有幸参与,实在是难得的人生经历。
当然,机遇与准备总是紧密联系着的。高志凯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跨度大,可塑性很强,真可谓“技多不压身”。国内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速度快,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挑战不断涌现,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变化,不时会涌现出各种新的机会。只有自己百炼成钢,炼就浑身本领,才能时刻做好准备,机会来了才能担当得起。高志凯同时也强调,自己好奇心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勤奋,乐于超时工作,乐于广泛涉猎各种新生事物,闲不下来,也停不下来。更热衷于公共服务,平时经常建言献策,就各种问题提出各种大大小小的建议和意见。
“当然,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不能说哪条路更好。无论做了什么选择,都要积极面对挑战,绝不后悔”,高志凯如是说。
长达两小时的采访结束前,高志凯博士微笑寄语北外后来学子: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勤奋刻苦,勇于拼搏,珍惜当今,放眼长远,立足中国、胸怀全球,把全世界当作自己的人生舞台,天生吾才必有用,成就辉煌更待何时?这朴实真切的话语里,记者看到的是校友们熠熠闪闪的流金岁月,和北外人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