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她与俄语:一路相伴随行 ——访赵梦雪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5-18 】

赵梦雪0

人物简介:赵梦雪,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硕士优秀毕业生,2014级博士生。曾多次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一等奖,2015届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主持人,曾承担丝绸之路文化论坛、亚洲非首脑会议分会等一系列会议俄语同传和外事翻译工作,曾参与国家级俄语规划教材与图书的编写。

黑色雪地靴、深色长大衣、隐约夹杂着细碎花纹的灰色高领毛衣,都说“衣品如人品”,赵梦雪简单素雅的装束,也恰恰和她自身的风度相得益彰。这位坐在沙发上从容笑着的姑娘,正用她轻柔温和的声音,将她与俄语的故事给我们娓娓道来。

结缘:感性与理性

与大多数学习非通用语种的学生一样,赵梦雪与俄语的缘分,开始于2007年进入黑龙江大学后对俄语专业的学习。

之所以在高中毕业、直接保送大学的时候选择了俄语专业,除了自己的兴趣,也和俄语在黑龙江较好的就业与发展潜力有关。“我们家在哈尔滨嘛,所以俄语这种语言会用得比较多,这个专业在我们学校每年也都有小语种的保送人选。”

而之后国际形势与现实的变化也证明了她这一选择的正确性——自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俄关系日趋紧密,近些年欧美对俄的制裁、“一带一路”的战略建设使得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使用俄语的独联体国家与中国的交流都更为频繁。“我们都还算是挺幸运的,现在俄语的使用频率更高,工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且不再局限于中俄之间。”笑谈起当初的选择,赵梦雪表示,也正是在这样的良好发展前景之下,对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清醒认识不断激励着自己努力学习专业,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

如果说赵梦雪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与规划走上了这条路,那么俄罗斯的语言与文化的魅力则是她能够持之以恒、不懈学习的助力。2007年,赵梦雪通过了人教社举办的莫斯科“语言无国界”世界俄语竞赛初赛,出国参加复赛的经历让她在大一就得以一睹俄罗斯风情。回忆起当时在莫斯科参观特列恰科夫画廊的情景,她依然赞叹不已:“当时真的就觉得俄罗斯的艺术特别完美,那些画作既借鉴了西方的各种印象主义,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洗礼,还有自己独创的现实主义特色……有了这种发自内心的感性认识,回国之后就会想要更多、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国情与文化,学习也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作为屈折语的一种,俄语有着丰富的词形变化以表示词之间的关系,发音也和汉语有比较大的差异。谈起这八年的语言学习经历,从每天狂听录音、跟读模仿的语音学习,到各种变格变位交织的语法学习基础阶段,赵梦雪颇有感触:“我觉得还是真的得有死记硬背的积累,一篇课文应该以背熟而非背下来为目的,真正背熟了的一篇课文是不会忘的,也只有达到了那个量的积累,才能在脱口而出的时候保证变位的正确。”

除了常翻语法手册、多看例句、记忆特殊情况等常规的学习之外,为了扩大词汇量,赵梦雪平时还会背诵一些俄罗斯诗人的作品。“像普希金他们的诗真的写得非常好,去读一读然后背下来只会有益处。”其中,她最爱的诗是尼古拉·古米廖夫的《长颈鹿》,浩瀚的热带土地、凌空曼妙的棕榈树、草叶奇异的清香、在万里之遥的乍得湖畔优雅漫步的迷人的长颈鹿……奇妙的氛围让雾中的人悲伤地哭泣,却也让读诗的人陶醉其间。

渗透:生活与命运

对于许多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一门语言繁琐却也有趣:除了能够充分体会到语言的魅力,还能进一步接触到语言中蕴涵着的、不同于本民族的习俗与文化;而在对象国交换期间的经历,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必将成为回忆的画布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梦雪在俄国交换的那一年,是2010年。那一年的4月10日,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斯模棱斯克机场附近坠毁,共有96人在事故中遇难,其中包括总统和总统夫人以及众多波兰高官。在消息传出的第二天,赵梦雪代表全班的中国留学生去波兰同学的教室致哀。“我说着说着他们就都哭了,让人感觉特别难受。”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仍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虽然那个事件确实是举国哀悼的、非常大的悲剧,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一整个班的同学跟着一起哭,而且哭得这么伤心。”

而那一年的3月29日,在莫斯科市的“卢比扬卡”地铁站内一节车厢、莫斯科地铁文化公园、和“和平大街”地铁站接连发生三起爆炸事故。“那天一大早9点多钟家里人就打了电话过来问我有没有在地铁上,我还是后来看新闻才知道当时部署了很多警力想要阻止恐怖行为但还是失败了。当时还是周一,在交通最繁忙的时候黑寡妇人体炸弹被引爆了,整个车厢的人基本上都遇难了。”由于她当时的老师在爆炸前一刻刚好下车,就在那节车厢附近,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在那之后反而觉得地铁的安检更严格了,出行也更有安全感了。”

相比那时,赵梦雪现在每天的生活,可以说平淡而又充实。每天除了照常上课,专业书籍的阅读、论文写作、口译练习……每一天的生活都与俄语紧密相关。在忙碌的专业学习之余,赵梦雪每周会去几次健身房,跑步的时候顺带听听英语新闻,偶尔看些美剧,也算没有就此丢下英语的学习。在小而精致的北外校园里,她最常去、也最爱去的就是图书馆与操场了。

而谈起自己的专业老师——史铁强与苗澍老师,赵梦雪更是充满崇敬之意:“他们都是特别勤奋的人,而且对我们都特别负责任。”两位老师平时都很忙,史老师之前还负责一些行政工作,但只要同学们有问题希望和他约谈,他都一定会专门腾出一段时间给学生。在这段只属于学生的时间里,就算有其他人找他,他也不会因此耽搁学生的事。而苗老师每次上课准备好的翻译材料都是最新的,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甚至预见到学生会问的问题。被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所感染,赵梦雪也很希望博士毕业之后能够进入高校从事教育工作,希望在俄语的专业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成长:苦涩与甘醇

翻开赵梦雪的简历,除却所获众多奖励奖项,最醒目的就是她参加过的三十多次俄语翻译的经历,五号大小的字体占据了整整两页表格。尽管如今已经有了“身经百战”的历练,当初在大三接下第一个翻译工作——哈尔滨洽谈会的翻译时,赵梦雪也有着首次尝试前的紧张与不安。“当时去之前特别紧张,就生怕自己翻不出来,”她这样说着,一边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话语中夹着的一点点东北的声调让赵梦雪的声音多了一丝俏皮,“本来我的工作是要给俄罗斯代表团当生活翻译的,但是那天因为有一堆俄罗斯人来外事办交费结账,他们的人手不够,结果就临时被抓去解决这些小的财务问题。就在酒店的一个小房间里,来一个人结一下账,因为就是小范围的,事情也不是很难,感觉自己能翻译得了,也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每个人最开始的时候心里难免没有底,我觉得还是要把心态摆正吧。因为你要想到,你就是个Nobody,即使错了也不会怎么样,世界还是会照样运转,只要尽力去完成你应该做的事就好了。”

几乎所有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都有过自己特别尴尬和窘迫的经历,赵梦雪也不例外。那是一次夏令营的志愿翻译工作,在事先没有任何消息通知和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她被临时要求上去给一位戏曲学院的老师翻译与戏曲相关的内容。“当时还有另外几个师兄,可他们不愿意上去。这时那边已经开始说话,所以开头就没能听清,有些地方断了,也就没有立刻开始翻,”虽然后来硬着头皮联想着将翻译进行下去了,但只要一想起那位老师转过头来问“你究竟是要翻还是不翻”的场面,赵梦雪依然感到尴尬不已。但也正是这样看似最糟糕的经历,让她在日后的翻译工作中没有了多余的顾虑与惧怕。

被问起翻译所需的准备工作与积累的方法时,赵梦雪提到了自己还在建立当中的、每一个翻译人员都会有的属于自己的符号系统,以便快速准确地记下交传时需要翻译的内容。而做一些翻译的前期准备时则需要寻找一些相关领域的资料,因此平时有空的时候,多看一些金融、科技等各种领域的书籍、报纸也很重要。“大二参加全国赛的时候除了语言的基础知识还会考许多国情知识,关乎历史、地理、文化、体育、经济等各个方面。我觉得真的要多读书,读这些书会对专业学习有挺大的推动力,而且阅读的材料多了,人的阅读能力提升也有利于语言水平的提高。”

从交替传译到同声传译的过渡对于赵梦雪来说,似乎并没有他人想象中的那么难。“照老师的说法,只要练好了交传,同传就只剩技巧上的问题了。再加上同传又是即时翻译不需要记忆,只要语言功底好,还是能够顺利转换的。”总结自己的学习工作经历,赵梦雪觉得,做翻译工作最重要的还是多反思,多积累。“每个翻译翻到最后回头去听录音都会发觉自己的很多漏洞,如果只翻而不知道回放与整理,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不懂得如何进步。”

与赵梦雪交谈的这段时间里,她的身体始终略微前倾,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谦逊而又温暖,让人恍惚想起了前几日初雪时,林荫道上洒落满地的黄叶和青灰色石板上照映的微光。八年多的时间也许并不算长,但她与俄语之间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