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绿色,执着一生的眷恋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5-31 】

——访环境外交官夏堃堡校友

校友简介:

夏堃堡,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1965届校友。曾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副代表,联合国环境署常驻代表委员会副主席,联合国环境署能力建设部主任、驻华代表等职。2004年退休后,曾任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咨询专家和同济大学客座教授等职。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

主要著作有:《环境外交官手记》、《环境外交官纪事》、《国际环境外交》、《绿色的行程——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绿色之旅三十年》,还与人合作翻译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的家园——地球》、《环境化学手册》等。

绿色,构成了他几十年外交工作的主题,承载了他孜孜不倦、勤勉奋斗的追求,铸就了他人生画卷中灿然的一笔,可以说,绿色是他执着一生的眷恋。在草长莺飞的四月,记者有幸采访到了环境外交官夏堃堡。在书房“静怡斋”里,夏老向我们讲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

北外生活 忆苦思甜

1960年,夏堃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留苏预备部,不久中苏关系恶化,他转入英语系学习。夏堃堡在北外读书的5年中,正处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粮食、油、布等都由国家定量供应。作为团员,他每月主动减少3斤粮食定量,他甚至为是否多吃一两个窝头而进行思想斗争。然而,贫乏的物质条件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相反,他在精神上异常充实。他学习非常用功,有时在寝室拉闸熄灯后,还钻在被窝里用手电照着看书,周末也抽出大部分时间复习功课。高强度的学习曾使他患上严重的失眠和胃痛。当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时,他就靠喝开水让胃麻木。回忆起在北外的生活,夏堃堡对北外优秀的师资尤为感激,他说正是得益于母校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自己才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并终生受益良多。

集腋成裘 结缘环保

环境保护是一门系统科学,掌握全面的环保知识绝非易事,半路出家的夏堃堡成功地克服了专业知识的障碍。对此,夏老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专门学习过环境保护的知识,大量的专业知识主要归功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积累。1976年,夏堃堡被借调至岳阳化肥厂(今洞庭化肥厂)做翻译。1978年,他被调至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负责外事工作,并曾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九届理事会做同声传译。每次翻译前,夏堃堡都下极大功夫钻研、琢磨有关材料,不仅要做到看明白,而且要求自己能够背诵、复述出来。他如饥似渴地吸收一切与环境专业有关的知识,并把它们融合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此外,他还翻译并校对了很多环境方面的书籍,进一步充实自己。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正是这点滴的积累和认真的治学态度,使夏堃堡成了一名出色的环保专家。

环署高职 心牵祖国

1985年,夏堃堡被调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外事处工作,这揭开了他环境外交生涯的序幕。1999年,经过一系列推荐与考核,他进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作。工作重心从国内转到了国际,夏堃堡的工作视角也发生了转变,但始终不渝的是他的爱国之情。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他成功地向环境署申请到了12万美元资金,负责实施“长江流域洪水成灾因素综合治理”这一研究项目。他还组织申请到了“长江流域自然保护与洪水控制”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希望借此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功能保护进行评估与规划,进而建立一套生态功能保护和洪水早期预警系统。

2003年,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合作,环境署与中国签署协议,在华设立代表处。夏堃堡被任命为环境署驻华代表,开创了中国人担任联合国驻华机构领导人的先例。他深深地体会到这个岗位的重要使命,积极协调环境署在华各项项目的顺利实施,并代表环境署参加了一系列重要活动。让夏老倍感自豪的是,他亲自起草了《北京奥组委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谅解备忘录》,并代表环境署与北京奥组委进行了积极磋商,为绿色奥运的开展做出了贡献。

壮心不已 绿色一生

退休之后的夏堃堡依旧为环保事业忙碌着。他加入了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报告部,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举办的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会议上参与撰写《地球谈判报告》;他担任中华环保联合会的理事和国际合作顾问,并促进联合会取得了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资格;他入选有“中国环保智囊团”之称的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继续为中国环保事业建言献策;同时,他还是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可持续发展学院的客座教授,讲授《国际环境外交》。当被问及是怎样的动力使他始终保持着年轻人的干劲时,夏老说,这是他退休前的一个承诺——继续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工作“做些小事”。同时,他非常高兴能在此过程中与年轻人交流,“和年轻人一起,我觉得自己也年轻了”,夏老笑言。

夏堃堡陆续为母校捐赠了自己的著作《环境外交官手记》、《环境外交官纪事》、《国际环境外交》、《绿色的行程——联合国环境署履职日志》、《绿色之旅三十年》共近200本。

“回首过去几十年风雨人生,我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而为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略为美好做一点微薄贡献而骄傲。”夏老在他的著作《环保外交官手记》一书中这样写道。的确,“绿色”是他一生的挚爱,他的一生是绿色的一生。

文\王楠 耿文婕 綦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