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名师风范 > 正文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访英语学院石同云教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4-13 】

人物简介:

石同云,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美国路易维尔大学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学会英国研究分会理事。研究领域为英国社会文化和英国电影。出版了《英国电影与国家形象》和《英国工人阶级银幕形象及其文化诠释》两部专著,并在《电影艺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和《英国发展报告》蓝皮书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并多次获得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优秀奖“陈梅洁”奖以及研究生教学“华为”奖等奖项。

2022年11月,笔者线上采访了正在援疆的石同云老师。屏幕那头的老师和蔼可亲,午后的阳光洒满了整个屋子。笔者的采访过程中,老师的笑容和亲和力也如阳光一般温暖了笔者心田。

结缘英语:

一心向学,苦中作乐

石同云十一岁那年就考入了南京外国语学校。石同云表示,能够在很小的年纪就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根据考学的笔试和口试表现,石同云被分配到了英语专业,虽然不是个人的选择,但是当时不谙世事的她还是明白,学好英语大有用处。往后的七年求学时光,石同云都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渡过。“当时我们用的英语教材都是油印的,就是那种发黄的纸张,”石同云说,“班级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同学们一心向学。”高中毕业那年,全国恢复高考不久,石同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初来北外,石同云有了全新的学习体验。在定选修课时,石同云选择了更有难度的美国历史课程。任课的外国老师使用的是一本厚厚的原版英文教材,说话语速也很快,这些对石同云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一年的寒假,什么书也没有带,就把这本书带回家了。花了四个星期的时间来啃这一本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虽然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对美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受益匪浅。”石同云说。

石同云在大三那一年的暑假,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准备文化部人才储备的选拔考试,后来被顺利录取,获得了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国际文化交流第二学士的机会。为了服务中国的对外宣传事业,文化部当时从北京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各招收了20名学生,石同云就是其中之一。在攻读第二学士的那段时日,石同云滋生了对中外文化的浓厚兴趣。毕业留校任教后不久,北外和英国文化委员会联合建立英国研究硕士点,石同云获得了前往英国留学的机会,回国后负责英国文化方面的教学工作。

在英国攻读硕士的一年时间里,石同云的学习生活是紧张充实的。“我们会阅读大量关于英国政治的文献,文献中会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有时把一段文字的所有生词的意思都搞懂后,依然不知道这段话在说什么。”说到这里,石同云情不自禁地笑了。

如此晦涩难懂的文献并没有难倒石同云,她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在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提升。此外,因为课上老师们会把挺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由发言,发表见解,这种授课方式培养了石同云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为了加深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石同云还会在课余时间前往大学的艺术中心观看电影。“当时我兼职做电影检票员,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可以进入电影放映厅免费观看电影,”石同云笑着说道,“我和小伙伴们前后看了几十部外国电影,在电影结束后我们还会相互交流,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这段观影经历还让石同云对英国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她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石同云还结识了一位英国笔友,并在和她的书信往来中了解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石同云来英国之前,这位笔友给她寄来了许多从杂志上剪下来的有趣的图文。在石同云飞抵英国后,这位笔友还带着她去了当地的集市,博物馆,还有拍卖小马驹的地方。可惜的是,后来因为这位笔友搬家,石同云和她失去了联系,为了纪念两人的跨国友谊,石同云至今仍保留着当时两人的往来信件。

援教喀什:

倾心奉献,心系祖国

2022年9月恰值喀什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也是石同云刚刚抵达喀什大学之时,之后她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作为英语学院退休支部的副书记,石同云积极响应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在教育行业继续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石同云说,虽然开学初进行了两个星期的线下

教学,但是之后都转为线上了。相较于线下教学,线上授课存在着诸多困难:和同学们缺乏必要的眼神交流,不能及时接收到同学们的问题反馈,以及课堂的互动效果远不及线下等。“为了弥补线上授课的种种不足,我会通过多布置作业的方式来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石同云说。

因为是全英文授课,同学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些吃力。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石同云会把课件做得图文并茂,在必要处添加中文注释,遇到重要知识点还会用中文再把英文讲过的内容重新解释一遍。石同云教授的课程是“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阔。“在我看来,这些知识是一名英语专业学习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虽然信息量比较大,学起来会比较吃力,但是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多多益善的。”石同云说。

“我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检查同学们的作业,有的同学没有被抽查到还会特意给我留言,说希望老师也看一看自己的作业,还有的同学希望我能够在上课之前就发PPT课件。”石同云说。这些学习自主性很强的学生让石同云很是欣慰,他们对学习抱有热情,有着很强的求知欲。

在石同云看来,支教是需要情怀的。远离家乡来到祖国边疆,支教老师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你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做这件事情,并且愿意用你生命的一段时间来做这件事情;一朝援疆,一生爱疆。”石同云说,“喀什位于我国最西部,处在一带一路的前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说的就是喀什。”石同云表示,喀什作为

内陆第一个经济特区的独特地位值得我们为之倾力奉献。

寄语学子:

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在石同云教授过的学生中,有一些人毕业后去了国家部委,知名外企和跨国公司,还有一些人成为了光荣的人民教师,投身自己所热爱的教学事业,

和石同云一样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尽己所能,发光发热。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殷切的期许,他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谈及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时,石同云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老教授代表回信中的一段话。

“我们要培养的是一批国家的建设者和护卫者,同学们将来走出校园,做事情的一切出发点要以国家利益为先,爱国是根本。此外,同学们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视野打开了才能知道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狭隘,否则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从而在一些问题上钻牛角尖,”石同云说,“在专业本领方面,同学们要追求‘精’和‘细’,在找到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后,就要把基本功打扎实,把它发展成为自己的一技之长,让自己成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值得信赖的人。”

石同云特别强调了作为一名翻译,要本着实事求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一些不理解和不确定的词句,要积极查阅资料,并且向有经验的前辈虚心求教,绝对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速度而拉低了翻译的质量。这种态度在文学翻译领域适用,在外事翻译领域更要注意。石同云希望北外的学子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处理学习或工作问题时要认真、谨慎和细致。石同云还鼓励同学们要有求知欲,因为当自己读的书越多,就越会发现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索。

石同云在北外求学和任教足足有40年了,北外是石同云的母校,更像是她的家。石同云祝愿母校未来能够发展得更好,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文/吴琰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