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名师风范 > 正文

谱中斯友谊 还看今朝——访北京外国语大学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马仲武副教授

【来源: | 发布日期:2014-03-01 】

人物简介:

马仲武,2006年起在北京外国大学亚非学院僧伽罗语专业任教,副教授,首位获得僧伽罗语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现任僧伽罗语教研室主任,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斯里兰卡教育部中国文化推广顾问。

僧伽罗语专业在北外创建至今已有50年多年历史,为了解我校僧伽罗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笔者采访了僧伽罗语教研室主任、斯里兰卡研究中心主任——马仲武副教授,并且看到了卓有成效的中斯公共外交。在这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斯传统友谊日渐加深。

一种缘分 十多载的专注

“楼观沧海日,门对钱江潮”,萧山古称余暨、永兴,拥有8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县史,是越文化的中心地带和新时代浙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1980年,马仲武老师出生在这里,并在省重点中学萧山中学就读。马老师喜欢看地图,知道斯里兰卡闻名世界的三大特产——红茶、橡胶和宝石,恰巧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萧山中学有僧伽罗语的提前招生名额,马老师就选择了它,也可以说缘分吧。僧伽罗语属于非通用语,初学时,马老师带着一丝新奇,但渐渐地他感受到的就远不止新鲜感了。在老师们的教导下,他对斯里兰卡了解地越多,兴趣也就越浓。2003年10月,他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斯政府互换奖学金赴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进修学习,去亲身体验那个国度,感受斯里兰卡人民的热情与真诚。这些都加深了他对斯里兰卡的热爱。之后,马仲武老师又于2004年和2008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中斯政府互换奖学金赴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朋友曾打趣说他上辈子一定是个斯里兰卡人,所以注定今生是离不开斯里兰卡了。

2006年,马老师开始在北外任教并且兼任亚非学院辅导员。对于自己从学生到老师和辅导员的身份转变,马老师并没有感到别扭,反而觉得很自然。他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自在的交流空间。

除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马老师对非通用语的教学也有一套独到的理念。马老师认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虽然学习非通用语的同学都是零基础,但几乎每个人都有到对象国进修学习半年或一年的机会。他鼓励学生们抓住这些机会,多多参与驻外使馆等机构组织的各种活动,使自己能更了解对象国。学生们不仅要掌握语言技能基础,更要了解中国与对象国的社会文化知识。

著僧语专著 畅谈“龙”文化

《龙与中国文化》是斯里兰卡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日本、东南亚、斯里兰卡等东方国家以及西方国家龙文化的僧伽罗语专著。马老师写这本书也出于多种考虑。首先,马老师受到了斯里兰卡当地朋友提问的启发。当初他的许多斯里兰卡朋友都会问中国的龙是什么?渐渐地,他也开始思考龙文化到底是什么?可能中国人自身对龙及龙文化也只有浅显的了解。同时,斯里兰卡也有龙文化——在斯里兰卡龙被看作佛教的护法神兽;被雕刻在寺庙等佛教建筑的拱形门上,称之为“龙门”。另外,“中餐”文化在斯里兰卡很流行,当地的许多中餐馆,都会在正门装饰龙的图案。显然,在斯里兰卡龙已经成为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象征。然而,众所周知西方和东方不同,他们一向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因此,马老师认为客观地、真实地展现传播中国龙文化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

此外,这本书主要研究了同属亚洲文化圈的中斯龙文化的相似点与联系,分析了中西龙文化的根本差别。2011年8月斯里兰卡总统访问我校时,该书曾作为我校斯里兰卡研究中心首部学术专著赠送给总统阁下,获得了总统阁下的肯定和赞赏。2012年2月,《龙与中国文化》正式发行仪式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马哈万丽会议中心举行。斯里兰卡政府官方报纸《太阳报》、主流报纸《兰卡大地报》和《丽维鲁报》、斯里兰卡国家电视台、独立电视台等媒体都对专著出版进行了报道,并对《龙与中国文化》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价值作了较高的评价。据悉,目前该书已经被列入斯里兰卡教育部指定书目和图书馆收藏书目中。

搭北外与斯里兰卡友谊之桥 谱写中斯公共外交

中国与斯里兰卡是传统友好国家,两国间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晋代高僧法显的《佛国记》和唐代《大唐西域记》中都曾记载了大量有关斯里兰卡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情况。郑和七次下西洋中有六次曾到达斯里兰卡。在近代,1952年斯里兰卡不顾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压力,在未与中国建交的情况下与中国签订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米胶协定”。后来,“米胶协定”成为了中斯友谊的里程碑。1957年,周恩来总理第一次访问斯里兰卡并进行演讲。演讲过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但是周总理坚持不打伞,与斯里兰卡人民一起淋雨。这段感人事迹被写入斯里兰卡中小学课本,成为了一段佳话。1972年,斯里兰卡总理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夫人向中方赠送小象 “米杜拉”,成为中斯友谊的象征。这份情谊,永远回荡在两国人民的心中。

近年来,随着中斯两国各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高层互访不断,两国关系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马仲武老师曾多次担任斯里兰卡总统、总理、教育部长、外交部次长、数任斯里兰卡驻华大使等斯里兰卡政府高级官员中文翻译,以及中国外交部部长、教育部副部长等中国高级官员僧伽罗语翻译,在语言这一天然鸿沟上架起桥梁,促进了中斯两国之间的交流。同时,随着“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两国教育合作的步伐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2007年和2011年我校分别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和科伦坡大学之间签订了校际交流协定;2007年9月我校僧伽罗语专业师生代表团成功访问斯里兰卡,受到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阁下的亲切接见。

在中斯两国教育文化和民间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马仲武老师仍经常思考如何进一步拉近我校与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之间的距离,如何让斯里兰卡人民更加了解北外,了解中国文化。在学校和亚非学院领导的指导下,马仲武老师曾多次代表学校访问斯里兰卡和拜访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与斯里兰卡总统府、斯里兰卡国会、高等教育部、教育部、文化与艺术事务部等政府部门官员商讨邀请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阁下访问我校,授予总统阁下名誉博士、在我校建立斯里兰卡研究中心等事宜。经过长达半年的协商和努力,2011年8月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总统阁下访问我校,接受我校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并为我校斯里兰卡研究中心揭幕。目前,我校斯里兰卡研究中心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得到斯里兰卡官方认可的,以斯里兰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国别研究机构。该中心的建立得到了斯里兰卡政府的大力支持,斯里兰卡高等教育部向我校捐赠了1500册僧伽罗语新书;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阁下更是亲自担任中心的名誉主任。

斯里兰卡研究中心的成立无疑为北外与斯里兰卡之间教育、文化、学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于该中心未来的发展,马老师提出了很多设想,比如开办斯里兰卡政府高端人才中文和中国文化培训班;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凯拉尼亚大学合办学术刊物进行学术交流;赴斯里兰卡组织文化三巡活动,传播中国京剧、舞蹈以及音乐等等。另外,据悉斯里兰卡教育部长和外交部次长(斯里兰卡前驻华大使)已经在斯里兰卡研究中心的帮助和协调下开始在我校攻读博士学位。

到目前为止,我校僧伽罗语教研室和斯里兰卡研究中心已经在中斯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还有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和良好设想。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斯里兰卡研究中心这一平台,我校能够在未来的中斯教育文化交流、中斯公共外交等方面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黄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