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名师风范 > 正文

不忘初心,方能始终 ——访法语系主任车琳教授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5-05 】

车琳

 

人物简介

车琳,教授、博士生导师、法语系主任。1993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教授过的课程有法语精读、汉译法、法国古典文学、法国现代文学和法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曾5次获得北外“陈梅洁基础阶段教学奖”以及北外优秀博士论文奖、卡西欧教学奖、师德先进个人等奖项,2015年被评为北外卓越青年教师。主要译著有《说服——关于雄辩的对话》、《瞥见幸福的颜色》、《电影导演论电影》等,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中、法文论文30余篇,并在法国出版法文撰写的比较诗学专著《中国诗歌传统及其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会通》(Entre la tradition poétique chinoise et la poésie symboliste française, L’Harmattan, 2011),该著作于2015年荣获第七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近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当代外国纪事1980-2000》法国卷子项目。

车琳是法语系温婉清新的女神,同时也是育人为本、不忘初心的法语系名师。怀着激动的心情,笔者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车琳,下面是这位女神教授的个人经历和治学育人的心得。

一个错误,是一切美丽的开始……

 

“当时我进北外,其实都是美丽的误会”,作为当年全国高考英语单科状元的车琳,在填志愿时并没有报北外。说起当年“误打误撞”进入北外的经历,车琳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当年北外第一次在安徽省招生,省招办发布的《高考志愿指南》中遗漏了北外的名字。由于车琳决定学习一门既“小众”但是又用途广泛的语言,因而在填报其他外国语学院时第一志愿都选择了法语专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因英语成绩优异和浓厚的法语情结,被北外法语系选中。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虽然有点意外,但生性恬淡、随遇而安的车琳坦然接受了这份来自这所在当年的安徽并“不知名”的大学的邀请。

在北外本科的四年学习中,车琳认真学习法语,专心投入,毕业时因为专业成绩优秀而被法语系老师们一致推荐破格留校任教(因为当时法语系师资已经需要硕士研究生了)。谈及当时与现在的学习氛围的差异,车琳认为现在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讯网络更加发达,同学们的视野更加宽阔,但是精力更容易分散,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里物质条件有限,社团活动不多,同学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地投入在专业学习、课外阅读和学科活动上。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网络,每天傍晚,在操场上,同学们人手一个收音机收听法语广播,或是自发组成法语角练习口语,对专业学习帮助很大。每周一晚上系里安排放映一场法语电影,全系同学就像参加盛会一样兴高采烈,非常珍惜接触原汁原味法语的机会。

四年毕业后,车琳以进修老师的身份去法国留学一年。在法国的留学,也让她感受到了中法之间很大的差异。法国公立大学不需要入学考试,只需毕业会考成绩就能注册专业的录取方式,因此本科生的淘汰率能够达到20%~30%。但这样宽松的学制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而且,法国大学校园内并不提供学生宿舍,大学生也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中国的大学通过高考来选拔优秀学生,校园里的学习、生活、住宿等各项条件便利,得到的保护也更多一些。

法语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使用,车琳就曾经被借调到中国驻加蓬使馆工作过。谈及这段工作经历,车琳表现出了对这个非洲国家的喜爱。热带花草树木鲜艳的色彩,热情明媚的阳光,都是这个地方留给她的美好回忆。中国在加蓬工作的援外工作者大都不懂法语和当地语言,车琳自称“好为人师”,每周会利用休息时间重操旧业,义务为大家教授法语。她在使馆商务处一直从事调研工作,同时还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就是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为大家做点实事,定期出一份小小的报纸,向当地华人介绍加蓬国情,翻译一些时事新闻,帮助大家适应驻外的生活。这份小报纸还在1995年加蓬爆发埃博拉疫情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车琳在报纸上介绍当地疫情的防治情况,宣传预防埃博拉病毒传染的途径,减少中国通报的恐慌感。这份报纸一直持续到车琳结束驻外工作离开加蓬回国,后来也没有人做这样的工作,在加蓬工作的中国援外人员真有些小失落呢。

相信命运是最好的安排

之所以会选择法国文学作为专业的方向,车琳说那也是因为系里有需要。虽然当时对文学的选择有被安排的原因,但与文学相遇后发生的一切美好都是自己内心对文学的热爱。

在车琳看来,中国文学起源早,是东方文学的典型代表,而且数千年来自成体系,直到近代以后才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而法国文学发源晚,直到九、十世纪之交才形成自己的国别文学,而且在文艺复兴时期又重新开始和欧洲其他文学的相互参照和影响,既有自己的传统也更加具有开放性。这两种文学传统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作家和文学经典。

现在很多学生认为文学没有很大的实用性,车琳认为在这个非文学时代依然要在外语教学中坚持文学教学,因为首先文学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一个人的素养,一个有文学素养的人可以做到言行得体,处事观物具有洞察力,为人处世比较豁达。文学作品也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素材,文学教学是一种融合语言技能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经。车琳还举了最近的一个例子:几年前毕业的一个学生,今年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他决定在新员工的联谊会上朗诵法国20世纪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片段。他之所以做这个选择,是因为当年车琳的法国文学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他在课上曾经得到朗读这一片段的机会,声情并茂的朗读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出色的朗诵才华也被老师发现,这成为他大学时一个美好的回忆。车琳一直认为,文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学生和不在场的作家围绕一篇文学作品进行人生经历分享和精神交流的场所,文学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一个高雅却封闭的系统,而是紧密联系人生经验和社会生活的。车琳还给出了一个精妙的譬喻: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名词”,那么文学就是“形容词”,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在车琳看来,北外的杰出校友、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先生就是一个优秀的榜样,他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素养的金融外交家,而且精通英法双语,令人敬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家都知道目前高校教师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车琳老师选择了教学为先,同时也没有放弃在科研上的钻研,仍会从事翻译和著述,发表科研论文,在法国文学、中法比较文学领域坚持自己的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2015年,她被评为首届北外卓越青年教师,且荣获第七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这些都是对她辛勤耕耘的最好嘉奖。

在法语教学中,车琳可以说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方法。在如何让学生们感受到法国文学魅力这个问题上,车琳举了一个例子。在本科三年级第一堂法国文学课上,她都会给出两篇有关港口的文章,一篇是介绍法国敦刻尔克港的说明文,另一篇是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港口》,从对比中教会学生说明文给我们带来实用的信息,但是要找到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共鸣,还是要从文学作品中寻找。

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车琳更是有自己的办法。在对一个作品进行赏析时,她能通过互动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走入故事中:如果你是17世纪剧作家高乃依名著《熙德》的男(女)主人公,在面临爱情与家族荣誉的双重考验难题时,你会怎样选择?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品,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车琳认为,老师应该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她坦言,这样对老师来说,确实有难度,但如何寻找到严格与严厉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则是老师需要探索的。既要做到对学生高水平要求,又要做到让学生接受这样的方式,不反感,不排斥,这是为人师的艺术。

说到对未来法语系毕业生的期待,车琳表示最重要的一定是过硬的语言专业素质:具有专业意识和态度,通过专业训练,才能达到专业水平。一个认真努力的语言专业学生,他学习的不仅是语言,而且得到了一种人文教育,在日日更新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将来适应新工作、新环境,无论进入什么领域都可以很快上手。既有语言素养,又有超强的学习能力。

要做全国法语教学研究的标杆

 

作为法语系的系主任,车琳和同事们共同完成了很多工作。车琳表示,尽管科研很重要,但是学生在四年内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对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北外毕业生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所以,目前系里还是坚持把教学和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而且一定要做与我们的品牌相匹配的教学。

其次是学科建设。相对很多法语专业相对单一的学科设置,六十六年来,北外法语系针对较多的学生人数和多元化的需求,相继建立了语言学、文学、翻译和区域国别研究四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梯队。目前,我校法语系师资缺编,仍需不断推进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和学科建设,努力把法语系建设成一流专业。

去年,法语系还成立了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开设了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定期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这也是国内唯一以法语为工作语言、以法语国家与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坛,吸引了很多相关专业的学者和学生来参加,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品牌,提升了北外法语系的学术声誉。

守望

关于校友工作,车琳表示法语系校友对系里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让她很惊喜,也很感动。法语系从1950年建立至今,共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他们工作在外交、经贸、新闻、教育等各个领域,遍布数十个法语国家与地区。北外有“外交官的摇篮”之美誉,共培养了400多名驻外大使,从法语系就一共走出了50多位大使。去年65周年法语系系庆时,400多名法语系在各行各业工作的系友纷纷赶回母校来参加系庆,他们当中有退休的老领导,也有刚刚走入职场的年轻人,在这次盛大的聚会上,大家序长不序爵,亲切温馨得像一个大家庭,感人的时刻令大家的情绪几度失控。

法语系还不定期邀请各个领域的校友回系里进行主题讲座,与在校学生或进行学术交流或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车琳非常感谢各届校友对系里的支持。如果有校友愿意回母校访问,法语系也给予热情接待,就在今年上半年,系里很高兴接待了阔别母校、侨居法国数十年的系友陈林洪先生。法语系在系庆之际还通过各个年级的联系人,建立了庞大的系友微信联络群。此外,北外在海外的第一个校友会就是法国校友会,由法语系系友集体创办,现任会长是刘亚中先生,为在法国的北外校友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助的平台,也为法国校友会与北外母校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便利。车琳说,母校就是一棵大树,守望着从枝头远飞的鸟儿,欢迎法语系的毕业生常回来看看……

最后附上车琳对法语系学生的亲切寄语——“玉不琢,不成器”:一定要学好专业,同时拓宽视野,希望毕业以后依然保持对法语的温度和学术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