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北外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30年外交风采——访鲍树生大使

【来源: | 发布日期:2009-06-01 】

人物简介

鲍树生,194612月出生

1965.91973.3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1973.31977.9在国家旅游局工作,任导游

1977.101979.9在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工作,任职员

1980.31984.10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工作,任三秘

1985.71990.9在外交部非洲司工作,任副处长

1990.101993.3在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工作,任二秘,一秘

1994.101997.8在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工作,任参赞

1998.92002.11任中国驻博茨瓦纳大使

2004.102007.6任中国驻瓦努阿图大使


鲍树生大使从事外交工作已有三十余年了,但是在讲起往昔的外交生涯时,他却可以将许多事情精确到年月日时,仿佛这些事就发生在昨日。他出色的记忆力,矍铄的眼神以及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记者印象深刻,纵使岁月荏苒,风采依然。


不辱使命:粉碎台湾当局在瓦努阿图制造“金钱外交”

在鲍大使即将步入耳顺之年时,他接到了外交部的任命,出任中国驻瓦努阿图特命全权大使。但是,据鲍大使回忆,他20041028日到达瓦努阿图,还没来得及递交国书,112日就传来了瓦台建交的消息。台湾媒体甚至叫嚣称,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升起中国国旗与台湾“国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面对刚上任就发生的外交危机,鲍大使果断迅速地展开了外交工作。他经过深入了解,得知瓦国政府中只有总理沃霍尔支持与台湾建交,并接受了台湾方面提供的“金钱援助”。据鲍大使介绍按照瓦国宪法,总统是该国的国家元首,行政权属内阁部长会议,瓦国总理并没有自作主张地对外签署“建交公报”的权力。更何况,与台湾发生政治关系,违背了瓦国政府在1982年中瓦建交公报中所承诺的一个中国政策。于是,鲍大使加紧外交斡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部长会议两次否决了与台湾的“建交公报”,瓦政府也承诺坚持一个中国立场,驱赶台湾的“外交人员”。

但是总理沃霍尔一意孤行,在他的纵容下,台湾的“国旗”仍在瓦努阿图“高高飘扬”。鲍大使在多次与瓦国外交部长交涉未果的情形之下,决定亲自前往国会同总理沃霍尔进行直接交涉。他从早上八点一直等到下午一点,终于在室内走廊见到了迟迟不肯出现的沃霍尔。但沃霍尔并未理睬鲍大使,鲍大使遂在国会大厦门口迎上前去希望与其进行交谈。这时,沃霍尔突然伸出拳头在他眼前晃了晃,然后“猛击”他的右肩。鲍大使说,自己当时“大吃一惊”,但是沃霍尔的保镖马上冲上前来拦在两人之间,而沃霍尔本人则快步钻进了汽车。事后,鲍大使并没有通知任何新闻媒体,但是这件事仍不胫而走。鲍大使说,这件事情成为了压倒已经四面楚歌的沃霍尔的“最后一根稻草”。台湾的“金钱外交”美梦也随之破灭了。

鲍大使对中瓦关系充满了信心,他说:“这是一个转折点,此后的中瓦关系总体都很好,中国在教育、体育、经济援助方面给予了瓦努阿图很大的帮助。瓦努阿图处于热带,当地的气候资源很丰富,因此我也很想在退休之后帮助他们发展农业……我相信中瓦关系会越来越好。”


中非关系:共赢开创新未来

鲍大使从1985开始在外交部非洲司工作。除了有三年因为地区交流的关系在希腊工作以及最后出任瓦努阿图大使之外,他一直在非洲这片热土上开展外交工作。他曾先后出任非洲司副处长、肯尼亚大使馆参赞以及博茨瓦纳大使,因此,他有深深的“非洲情怀”。在他眼里,非洲大地物产富饶,风景旖旎;非洲人民朴实热情,能歌善舞;中非友谊牢不可破,源远流长。

在被问及中非关系的发展前景时,他表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联合国成立60周年时所做的发言所说,“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共赢是中非未来合作的关键。现在一些西方国家蓄意抨击中国在非洲掠夺资源,开展“新殖民主义”,其实质目的是鼓吹“中国妖魔化”。中国现在GDP总量很大,但是中国有14亿人口,所以从人均GDP的角度中国算不上一个富国。中国与非洲在平等与双赢的立场上合作,就是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这和以前西方在非洲的“殖民主义”完全不同。鲍大使坚信,只要中非坚持平等、合作、共赢,中非合作的未来一定是前景光明。

同时,鲍大使也表示,新生代的非洲领导人对国家脱贫有着强烈的渴求,而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进入非洲的中国企业日渐增多。因此,同过去相比,驻非大使在新的形势下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服务国内经济建设、维护中国形象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也更加艰巨。


外交人生:吃苦是一笔财富

鲍大使1946年出生在武汉,1965年考进北外英语系。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期,他回忆道:“我们刚上了10个月的课,学习就中断了。随后,我们去了湖北沙洋干校,1972年才重新开始回北外学习,在校学习了不到一年就毕业了。”他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这样的环境下他学会了吃苦,而“吃苦是一笔财富”。

他的外交舞台在非洲,在现在的人看来,那里就是一个很苦的地方。但是鲍大使却说:“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是要能吃苦,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所以我被分配到非洲司,没有丝毫怨言,相反我是很高兴的。只要能为国家做贡献,我什么苦都可以吃。”鲍大使还表示,他前往的非洲国家可以说“条件很好了”,曾经有一些大使甚至将生命终结在了非洲。“但是这是我们的使命,国家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没有怨言。”

从他的身上,记者看到了共和国老一辈驻非外交官的影子。纵使远渡重洋,四海为家,但是他们以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以“祖国要我们到那里,我们就去哪里”的爱国奉献精神,以高超的外交才能创造了中非外交的无限春光